如果注意观察,大家会发现很多遛狗人士不愿牵绳。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在家里活动量小,带狗出去就是想它跑一跑,而更多的原因,则是狗主人认为“我家狗不咬人”。但是在公共场合,特别是一些怕狗的人面前,一条没有拴起来的狗,是很没有安全感的存在。之前,拴不拴狗可能更多的是个人意愿,并没有相关法律条例约束养狗人的行为,但是从年5月1日起,我国将正式施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遛狗拴绳也被正式写入了法律。狗主人“站队”《新规》:遛狗拴绳天经地义“不拴狗确实方便,狗狗也能更自在的撒欢玩耍,但为了其他人和狗的安全,遛狗确实应该拴狗绳,特别是一些大型犬,兴奋起来不好控制。”
白女士养的两只小狗家住贵阳市乌当区保利春天的白女士养了两只中华田园犬。4年前的一个下午,她在路边发现了脏兮兮的两只小狗,从那天起,它们便成为了白女士的“宝贝”,无论她工作再忙,遛狗的事绝对不会耽误。关于遛狗应不应该拴绳的问题,白女士很干脆地说:“肯定要拴啊,不拴不光对别的住户别的狗有影响,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狗不好,狗狗出门如果遇到什么刺激很容易会跑不见,不拴着,一不小心就走丢了。”白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小区里大部分的狗主人都很有责任心,八成以上出来遛狗都会牵绳,少部分不爱牵绳的都是养的小型犬,如吉娃娃、博美这类性格温和的犬类,而大型犬基本上都是牵绳的。另外,大型犬的主人一般也会避开遛狗高峰期,就怕遇到怕狗的业主和小孩子,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汪女士带着两只泰迪下楼散步“虽然原来我也不爱牵绳,但是后来我家狗被小区里一直大狗咬过一回后,我不光自己要拴,我看到不拴的人还会要求他们也拴,不然太危险了。”在中天未来方舟D15组团,养了两只小泰迪的汪女士也是个爱狗人士,她每天到小区里遛狗,认识了不少狗主人,最近大家都在讨论这个新规。“我们小区有一些养大狗的业主,大部分都很注意,狗绳随时拴着,在电梯里遇到也会把狗控制得很好,我们都希望能和不养狗的住户和谐相处,所以这个新规也是让大家心里更加有谱,互相监督起来也更有底气。”汪女士表示,现在既然国家出台的规定,大家就应该遵守,很多年纪大一些的狗主人观念比较难改,但是只要大部分人都能做到,少部分人就会被感染被影响,总会改过来的。市区公园:不牵狗的情况依然存在除了小区,贵阳市民在市区遛狗拴绳的情况如何呢?记者走访了养狗人士经常出没的公园和广场,发现不拴狗的情况依然存在。
金毛与主人在一起在甲秀楼附近的花园,经常能看到一只金毛,它和他的主人几乎每天都要来这里散步。记者找到它时,它正在花园里玩耍,但可能是年纪太大了,走不了两步就会气喘吁吁,很快,它就回到了在一旁聊天的主任身边趴下休息了。“它很乖的,我们都不怕它,它从来不乱叫,虽然主人基本上不牵绳,但是它不咬人,也不和其他狗打架,是个乖孩子。”经常在附近锻炼的陈爷爷说。
河边遛狗的市民随后,从甲秀楼河边一直走到人民广场附近,记者沿路遇到了5位遛狗的市民,都是泰迪和吉娃娃这类小型犬,其中有三位牵绳,两位没牵。其中一只没有牵绳的黑色泰迪,主人是一对老夫妻,他们虽然没有牵狗,但是给它戴上了嘴套。记者询问原因,主人说:“我的狗爱叫,所以出来都给它套上嘴,免得打扰别人,吓到小孩子”。
老两口没拴狗,但是带上了嘴套另外一位牵绳的狗主人告诉记者,自己的狗虽然很乖,但是带出来还是要牵着,一是怕走丢,二是怕它和其他狗打架,不然出了什么情况,喊都喊不住。而没牵绳的主人,给记者的回答几乎都是一样的理由:“我家狗不咬人,不需要牵。”当记者问到是否了解下月开始执行的新规,两位都表示并不清楚。养狗不免疫不办证,最高罚款元除了牵绳,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还明确规定:单位和个人饲养犬只,应当按照规定定期免疫接种狂犬病疫苗,凭动物诊疗机构出具的免疫证明向所在地养犬登记机关申请登记。携带犬只出户的,应当按照规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绳等措施,防止犬只伤人、疫病传播。如违反规定,对饲养的犬只未按照规定定期进行狂犬病免疫接种的,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一千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委托动物诊疗机构、无害化处理场所等代为处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白女士两只小狗的狗牌狗证关于免疫方面的规定,白女士用行动表了态,她的两只小狗已经拿到了狗证狗牌,是两只“合法”的小狗。“前段时间我就按照要求把它医院打针,做好免疫,再在‘犬卫士’APP上提交了相关资料,狗证狗牌很快就下来了,直接到辖区派出所领取,很方便的。”白女士说:“这样的规定早就应该出台,能起到非常好的规范作用,小区里大家都好好牵绳遛狗,所有的狗都打了疫苗做了免疫,不是都放心了吗,大狗不会咬到小狗,小狗之间打架也不怕出什么问题再传染给家里人,养狗的人和不养狗的人也不会再是对立的两方,说不定很多年以后,中国就像很多欧洲国家一样再也没有狂犬病了。”
办理狗证可以下载“犬卫士”APP另外,对街头巷尾的流浪猫、流浪狗,《动物防疫法》也作出了明确规定:街道办事处、乡级人民政府组织协调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做好本辖区流浪犬、猫的控制和处置,防止疫病传播。在老旧小区,新《动物防疫法》的执行可能更为困难一些。毓秀街道六广门社区居委会主任告诉记者,由于辖区内一些老旧小区居民大部分都是独居的中老年人,养狗也是因为想有个伴。“中老年人本来接受讯息的渠道就比较少,有些没有子女,他们也不知道如何操作手机办狗证,带狗打疫苗也是个麻烦事,虽然我们很早就在各小区做了很多宣传工作,但是要做到人人牵绳还需要一些时间,让大家慢慢接受这个规定,让年轻人带动老年人一起改变习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黄盈莹
编辑贺韬编审刘丹张传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