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推荐/精选拍品
Lot.明铜鎏金瑞狮镇
尺寸:长:5.7cm高:3.2净重:93g
说明:拍品瑞狮塑造简拙有韵,尺寸虽小,但表现出浓浓的贵胄之气。
狮子昂首翘尾,四肢前后伸展趴伏,又似腾空跃起,静中寓动,动中有静。
原有通身鎏金,金水虽显斑驳之态,亦然厚实盈亮,附着力极佳,可瞥见盛唐昔日辉煌之像。
狮子自古以来是雕塑器物中常见的使用题材,“释家以狮子勇敢精进,为文殊菩萨骑者”,认为它是高贵尊严的”灵兽”,有护法辟邪的作用等等。
史蒂芬·琼肯三世藏“唐铜鎏金护法狮”
Lot.明铜释迦牟尼佛板
尺寸:总高:16cm总重:g
说明:此件释迦牟尼佛板甄选精铜一体所铸,轮廓分明,样式少见,整体为佛殿式造型,成长方形,释迦牟尼圆雕凸起,立体感强烈,仿佛作于佛殿之上,殿顶上方精铸“摩羯鱼”造型,其铸造之精细,体现出此件佛板之品级。具有宁静致远的历史厚重感,极具超脱的构思和洞察力。释迦牟尼头生肉髻,螺发密集分,鼻梁挺拔,弯眉俊目,广颐垂耳,表彰福相,引人怀古追慕。神情深沈内省而慈祥,威严中包含着慈善,身披袈裟,结跏趺坐于莲座之上,右手举起作无畏印,令观者肃然起敬。
Lot.“大明宣德年制”双龙抱款铜饕餮纹龙耳觚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双龙抱款
尺寸:口径:18.6cm高:41.5cm重:g
说明:此觚硕大,形体稳健,有玉柱擎天之势,其胎体厚重,非皇室贵族不可纳其工本。
撇口,长粗颈,溜肩,弧腹下敛收,至底渐撇。肩颈处对铸双龙躬身攀爬其上,侧首仰望,独角粗韧,须髯飘动,麟甲分明。颈部、下腹部均饰仿古蕉叶纹,颈肩相接处以兽首为中心,饰夔龙相对飞舞,腹部主题纹饰为兽面纹。
底心中央圆形开框内,铸修双龙戏珠纹,属典型的明代龙纹形象,龙身姿矫健,细颈粗身,孔武有力,双龙首尾相对,盘旋追逐,中环抱“大明宣德年制”楷书六字。
据查考,本品之款识属曾一度流行于明代的“双龙抱款”,故宫所藏有明确纪年者,为景泰一朝的金属胎珐琅器,如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掐丝珐琅莲纹兽耳炉,底款为双龙环抱“大明景泰年制”六字楷书款,二龙首尾相属,环绕器底,纹饰凸雕,中心款字为阳文。清宫旧藏之宣铜器中,也有在器底款识外围绕二龙的图案,但龙的形象不尽相同,刻画也精粗有别。故宫博物院藏铜蚰龙耳圈足炉,炉底亦凸雕双龙作首尾相属环绕状,中心开方框署“内坛郊社”阳文楷书款。
双龙抱款的纹样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双龙首尾相属,一龙朝上,一龙朝下,此种在常见之列,上文所列举数例即属此类。另外,尚有一类极为少见的,作凸雕二龙戏珠状,首尾同向,中心开竖长形方框填署款字,《宣炉汇释》称之为“双龙抱柱款”。《大明宣德炉总论》载有一例,二龙分列左右,迎面戏珠,中心竖长形方框内署“宣德年制”四字一行楷书款。
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明·铜蚰龙耳圈足炉”底部
Lot.清早期铜局部鎏金甪端香薰
尺寸:高:27cm重:g
记录:英国威立士(WoolleyWallis)拍卖,年12月7日,编号9.
说明:甪端熏炉,形体方正,体态健硕饱满而不显臃肿,器宇不凡,局部鎏金装饰,见皇家气象。
瑞兽昂首傲立,双目圆瞪,独角粗韧上翘,颈部、后脑毛发雕刻精细,首为炉顶,腹部中空,可作放置熏香燃料,张口露齿,以便香味飘散。身披火云甲,短尾自然下沓,脚踩盘蛇,大有风驰电掣之感。
甪端是识贤聪慧的神兽,以甪端护卫在侧,显示皇帝为有道明君,身在宝座而晓天下事,做到八方归顺,四海来朝。故甪端崇拜在明清两代均为皇家所重视,内府专置有司负责制造事宜,以供内廷之用,北京故宫太和殿内宝座前摆放了一对掐丝珐大型甪端。
备注:附购买发票
故宫博物院太和殿陈设甪端熏
Lot.明西藏帕拉风格绿度母
尺寸:高:16.7cm重:g
说明:绿度母姿态自然优美,左腿横盘,右脚下踏小莲台,左手于胸前施三宝印,右手置膝前作予愿印,表示接受苦难众生的求助,乌巴拉花盛开于两肩。发髻高耸,耳垂圆珰,头戴帽冠,神态沉静内省,具有明显的风格特征。上身袒露,配连珠长链,下身着长裙,轻薄贴身,十分简洁。仰覆式莲花宝座,上缘连珠半周,莲瓣宽扁,瓣尖微翘,精巧雅致。
整体造型比例协调,躯体线条流畅,雕刻及装饰工艺技法娴熟,于自在姿态中彰显变幻与柔美,于动于静中体现佛法悲智双运的成就,是一件典型的十四世纪西藏帕拉风格造像的精美之作。
Lot.明铜普贤菩萨坐像
尺寸:高:36.5cm重:g
说明:智、悲、行、愿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标征,这就是文殊、观音、普贤、地藏。中国四大菩萨信仰之盛形成了四大名山道埸。文殊表智慧、观音表慈悲、普贤表行践、地藏表愿力,大乘佛教理念人格化凝聚在四大菩萨之中,使至理成为有血有肉的形象事迹。
本拍品为普贤菩萨像,以泥心失蜡法铸造,姿态端庄。左手施三宝印,右手结禅定印,两株莲花盛开于两肩,并托经卷及经书。面颊丰润,双目含苞,五官写实,相容寂静,微含笑意,现慈悲祥和之女相。头戴宝冠,胸前饰有多个“U”形连珠式璎珞,华丽繁复,帛带自手臂缠绕自然垂搭于身侧,下身着长裙,生动自如,具有鲜明的明代汉地造像风格特征。
菩萨脚踏莲花,舒座于神像之上,坐骑憨态可掬但顺从臣服于主人,似乎正在聆听菩萨的教诲,与闲逸的观音菩萨融为一体。下承莲花方座,覆莲饱满圆润,排列整齐且舒朗,制作极为工谨。
整像规格硕大,胎体厚重,菩萨华丽的装束、挺拔的身躯、流畅的衣纹,以及纤细柔韧且富具生命力的錾花,均体现了明中期汉地造像的时代风格,丰腴而不虚,近人而不俗,此类造像传世颇为少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宗教价值,堪可收藏、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