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美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伊藤美诚,你被ldquo虎妈rdq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里好 htt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国乒的水平真是绝了!女子单打分分钟又是一枚金牌,孙颖莎以4:0的战绩淘汰伊藤美诚,打得伊藤美诚毫无招架之力,最后心态崩塌、眼泪汪汪。“人间止藤片”实至名归!

图源:CCTV

网友们评论区则成了欢乐的海洋,有人对伊藤美诚隔空喊话:“清醒一点,你妈妈都是骗你的。”

图源:微博

为什么网友们说,她“被妈妈骗了”?

伊藤美诚的赛场表现,和她妈妈有什么关系?

原来,伊藤美诚是在“虎妈”式教育下长大的。这个00后女孩,从出生前,就被安排上了“战胜中国队”的人生目标。

这种教育方式,真的令人一言难尽。

图源:网易视频

被虎妈培养出的冠*

虎妈式教育,顾名思义,父母像老虎一样,很强势很霸道,不仅规划孩子的人生道路,还用种种严厉的高压手段,要求孩子为之付出努力,片刻都不能放松。

伊藤美诚的妈妈伊藤美乃就是这样,当女儿还在腹中时,妈妈就定下目标:让她以后打乒乓球。胎教是拿个纸筒对着肚子,现场直播乒乓球比赛。

图源:网易视频

伊藤美诚2岁就开始打球了,3岁之后,每天要训练7个小时,训练期间除了上厕所不能离开球台,即使是上厕所,也必须控制在三分钟以内,否则妈妈会认为她在偷懒,过来“咚咚咚”敲门。

更可怕的是,伊藤美乃连女儿睡觉的时候也不放过!她会把球网架在女儿身上,把乒乓球摞在女儿脸上,伊藤美诚进入浅睡眠时,妈妈对着她的耳朵一遍遍念叨:“能战胜中国的只有你。”

图源:网易视频

为了培养伊藤美诚,妈妈不惜借债万日元,举家搬迁,新家,一楼是设施完备的乒乓球房,甚至妈妈还为此考了乒乓球教练资格证,伊藤美诚无论参加什么赛事妈妈都全程陪同。

在这种虎妈教育下,伊藤美诚成为一名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9岁就已拿下全国冠*,被日媒誉为天才少女。之后伊藤美诚多次征战取得佳绩,在败给孙颖莎之前,伊藤美诚刚和队友水谷隼拿下东京奥运会的乒乓球混双冠*。

但妈妈这样的铁腕教育,让伊藤美诚内心备受伤害,她在采访中抱怨:“妈妈太严厉了,我都想叫她魔*了!”

图源:网易视频

比赛赢了,妈妈就高兴,输了则对她冷嘲热讽,身上摔伤了,妈第一反应不是心疼,而是气急败坏地说:摔了就没法训练了。

“虎妈”打造的孩子难有童年

曾有记者问伊藤美诚:“有什么讨厌的事吗?”伊藤美诚想了想回答:“最讨厌的就是跟妈妈一起打球,再也不想回到小时候了。”

图源:梨视频

看伊藤美诚的成长历程,我们也能感同身受。这样无休无止的高压训练,孩子哪有快乐童年呢?

伊藤美乃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种高压教育方式令人窒息,这分明是以爱为名,禁锢孩子的自由,更捆绑孩子的人生。

心理学家荣格说:“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童年的不快乐体验,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从伊藤美诚身上可以看到,她赢了比赛表现得傲娇、耻高气扬,输了比赛时表情失控、落泪、在情绪的波澜中挣扎。

更奇葩的是,有些“虎妈”认为,孩子要想成才,就不该拥有快乐童年,哪怕挨骂挨打,都是应该的。

韩国电影《4等》中,就有这样的一位妈妈,她让长子金俊浩去学游泳,希望他能拿奖牌,并凭这个技能考入好学校。为此,她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金钱。

金俊浩表现得挺不错,但达不到妈妈的期望值,妈妈冲他咆哮:“你还吃得下啊,你以后要怎么活啊?”

图源:《4等》

为了提升俊浩的游泳成绩,妈妈费尽心思请来一个教练,开始高强度高压力的训练。

教练脾气不好,经常拿拖鞋、扫把打在俊浩赤裸的身上,俊浩的后背青一块紫一块,妈妈发现了,但她装作没看见,第二天照常送他去游泳馆。

图源:《4等》

有一天,教练又疯狂地追打俊浩时,俊浩哭喊着从游泳馆逃了出来,他向妈妈说自己不想游泳了,妈妈气得一边打他一边说:“你凭什么不游了,谁允许的?”

图源:《4等》

俊浩不仅越来越害怕游泳,人也变得越来越沉默,脸上很难看见笑容。

萧伯纳说:“童年时代,是生命在不断再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人类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再生过程中,永远生存下去的。”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最为珍贵。妈妈望子*,采用雷霆手段,却剥夺了原本属于孩子的童年快乐,这样真的值得吗?

“虎妈”式教育下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虎妈”以牺牲孩子快乐童年为代价,无非是希望孩子有个锦绣前程,但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的未来是否一定能成功呢?

说起来,“虎妈”这个词的流行,最早缘于蔡美儿,她写了本炙手可热的《虎妈战歌》,一度登上《时代》、《华尔街日报》等美国主流媒体,在社会引起广泛热议。

蔡美儿的育儿方式有多虎?她给两个女儿定下条条家规,功课必须门门拨尖,不准擅自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不准参加玩伴聚会,一天要练琴七八个小时。

图源:京华时报

如果女儿们不听话,蔡美儿就威胁说要烧掉她们的动物和玩具,她还经常辱骂责罚女儿,撕碎她们精心制作的贺卡。

蔡美儿夫妇任教耶鲁大学,两个女儿也如愿考入名校,因此一度有人认为她的虎妈式教育是成功的。

但后来,蔡美儿夫妇因为深陷丑闻,被耶鲁大学双双停职,精英人设的家庭崩塌,女儿们失去顶配人脉资源,前途变得暗淡和曲折。

有位网友说得好:“即使蔡美儿成功了,那也因为她刚好成功了,更多的狼爸虎妈却是把孩子逼成了路人。”

央视曾做过一档寻亲节目《等着我》,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来寻找儿子,他们是大学退休教授,高知分子,从儿子出生后便倾心培养,好不容易盼到儿子大学毕业,却等来一封断绝关系的书信,整整23年,儿子一直拒绝和父母见面。

图源:《等着我》

为什么会这样?儿子在信中给出了答案,他受够了父母的逼迫与操控,他想要自由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

虎妈式育儿中,孩子没有自我,没有空间,必须无条件地服从虎妈制定的规则与限制,不仅会禁锢孩子的生存力量,还会扼杀他们的幸福感,将孩子越推越远。

这种极为强硬的方式,并不能保证孩子一生顺遂,但它造成的心灵伤害,却像钉进木板中的钉子,纵然钉子取了出来,还留下一个个触目惊心的黑洞。

不做“虎妈”,该如何教育孩子?

毕淑敏说:“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该有完整的体验。”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物品,他有属于自己的生命轨迹。不做“虎妈”,我们该如何教育孩子呢?

①严而有度、宽严相济

父母可以约束监督孩子,但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严苛的任务、动辄的指责,只会毁掉孩子的自信,使他失去安全感。

好的教育,应该是严而有度、宽严相济的,该虎时虎,该柔时柔。

图源:Pexels

李大钊告诉孩子们:“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他是严父,盯着孩子们认真读书、练字,但他也是慈父,带孩子去打雪仗、堆雪人,教他们弹琴唱歌。

养育孩子,不能霸道地捆绑他的头脑,剪断他的翅膀。而是在宽严相济的环境里,让他变得羽翼丰满,自由博击长空。

②相信孩子,解放孩子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解放孩子。”

“乒乓皇后”邓亚萍的儿子,9岁才开始练习乒乓球,这中间他试过篮球、后来又迷上打游戏,邓亚萍从不干涉,还给他做分析,帮他实地考察。

图源:搜狐网

儿子最终爱上乒乓球后,邓亚萍也没有进行高压训练,她保持平常心,结合孩子的自身条件给予一定指导。

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有选择人生道路的权力,父母要做的,是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问题,给予充分的信任与尊重。

写在最后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会唤醒另一个灵*。”

父母不是孩子人生的规划师,也不是孩子的魔*教练。收回虎视眈眈的目光吧,多一些柔情,多一些信任,等待他枝繁叶茂,陪他看云卷云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