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美介绍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的影响与对策53745
TUhjnbcbe - 2020/6/22 11:59:00
北京看白癜风上那个医院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治的影响与对策


摘要:


中国论文


随着互联科技的发展,新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便利的获取信息的途径及交流与互动的平台。同时,由于新媒体的互动性、多元性、及时性也会为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途径,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加大了思想*治教育工作者的难度。


本文第一部分对新媒体的概念及其特点进行了介绍,新媒体是传播者和受众者的一种传播形态,具有互动性、多元性、及时性的特点,对人们的现代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更甚。新媒体对思想*治教育既有积极的一面:新媒体为思想*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平台, 新媒体促进了高校思想*治教育主客体的交流, 新媒体提高了思想*治教育的实效性;新媒体丰富思想*治教育的内容。新媒体对思想*治教育又有消极的一面:新媒体增加了思想*治教育的难度,新媒体对高校的思想*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要求改进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新媒体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失衡和行为异化。针对新媒体对思想*治教育的影响,文章提出了如下对策: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加强高校思想*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搞好校园的文化气氛。通过这些对策可以尽量避免新媒体对思想*治教育的消极影响,提高思想*治教育的积极影响,从而实现新媒体下思想*治教育的新突破。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治教育;影响;对策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特征


(一)新媒体的概念


最先使用“新媒体”一词是从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技术研究所所长高尔德马克,在他发表的关于开发电子录像商品技术的书中我们可以找到。新媒体在后来的生活中的影响不断增强,人们对新媒体的关注度增加,但对其定义还没有统一的表述。笔者比较倾向的观点是:相对于旧的媒体而言,新媒体是指建立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电脑、手机等媒介实现传播者与受众者之间的信息传播形态。


(二)新媒体的特征


1、互动性。传统的媒体是传播者发布消息,受众接收消息,是一个单向的过程。受众只能接收已经由传播者筛选过的信息,对消息没有选择性。新媒体的介入使这原始的方式被打破,每个人既可以是传播者,也可以是受众,受众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信息,不再受传统媒体的束缚,并且对于某个事件可以通过微博等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可以和传播者进行沟通,双向互动,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互动关系,为人们提供了相互交流感情、思想的平台。


2、即时性。传统的信息传播要经过一系列的环节才能传递给受众,无法实现信息迅速的被受众所接受。而新媒体由于省去了一系列环节,无论何时何地发生的事情通过新媒体可以迅速的被广大群众所了解。无论通过哪个站你都可以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专家的见解以及友的看法,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而且新媒体还打破了地域、时间的限制,真正实现了全球的信息互通。


3、多元性。通过运用数字技术,手机、电脑等的传播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同时,新媒体传播的信息也多种多样,包括新闻报道、影视作品、文艺晚会、学术著作、娱乐节目、商业信息等。通过新媒体,人们可以对某个事件进行评论,不仅有友的评论,还有专家学者的见解。


二、新媒体对思想*治教育的影响


(一)新媒体对思想*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新媒体使思想*治教育者的舞台更加宽广


传统的思想*治教育对于人的效果是及其微小的,而且往往通过电视、报纸等有限的资源来获得信息,无法对信息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而新媒体的出现则克服了许多弊端,它承载的信息量不受时间、地域的影响,通过新媒体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世界发生的各种事情,并且有文字、图片、视频,如果你对某件事感兴趣,还有追踪报道,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了解专家和友的想法,互相沟通,相互交流。新的思想*治教育在新媒体的协助下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提高了思想*治教育的影响力。新媒体还为大学生获取学习所需要的资源提供了方便,通过新媒体可以很迅速地找到所需要的学习资源,无论是前人的,还是现在国内外的资源,这样就可以在吸收前人的经验并借鉴国内外的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2、新媒体促进了高校思想*治教育主客体的交流


灌输式教育方法是我国思想*治教育一贯的做法,教育者既不能很好地结合丰富的现实实例,更无法了解受教者的内心需求,使思想*治教育成为一种形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低,而上课也缺乏讨论和思想交流,从而大大影响了思想*治教育的效果。通过电脑、手机等新媒体,由于络的匿名性和平等性,思想*治教育则克服了许多传统教育的障碍,可以不面对面的交谈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上进行平等的交流,这样,受教育者就可以放下自己的顾虑畅所欲言,减轻了心理压力,方便思想*治教育工作者了解受教育者的真正心声,从而根据这些所反应出来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达到更好地效果。


3、新媒体丰富思想*治教育的内容


新媒体对于传统的思想*治教育是一次教育方式的大改革,它使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接收到最新最全面的消息,使思想*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育者可以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内容,结合课本知识,制作成图文并茂的ppt,并下载相关的视频,这样,丰富了课堂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思想*治教育的目的。通过新媒体,我们可以知道社会最近发生的热点、重大事件,还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风俗习惯、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等,以及*的方针*策,包括*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新媒体为思想*治教育提供了庞大的信息量,有利于实现思想*治教育的目的。


4、新媒体提高了思想*治教育的实效性


传统的思想*治教育主要是通过“两课”来进行的,而大部分学生并不重视这些课程,上课不认真听讲,做别的科目的作业,玩手机、电脑等,认为这些课程只是空洞的说教。这样,通过单一的灌输进行思想*治教育达到的效果可想而知。而新媒体的出现,使思想*治教育者可以通过手机、微博等随时随地将相关的内容传递给学生,符合学生的特点,更易被学生接受。新媒体使学生可以在上表达自己的思想,教育者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好地进行教育。因此,思想*治教育工作利用新媒体,使思想*治教育工作可以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而提出相应的对策,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想*治教育的效果更加明显。 (二)新媒体对思想*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1、新媒体增加了思想*治教育的难度


新媒体的信息量非常大,但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各种腐朽的思想通过新媒体向人们传播,大学生虽然已经成人,但是他们对于信息的辨别能力还有待于提高,他们的好奇心强,容易被西方反动势力传播的资本主义思想所蒙蔽,盲目地崇拜西方资本主义,还可能被国内一些反动势力所诱导,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新媒体这样复杂的环境下,对思想*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使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认识和改造世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新媒体对高校的思想*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媒体的影响下,思想*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同时获取上的信息,而大学生思想比教育者活跃,更爱通过新媒体关注发生的事情,而教育者则往往墨守成规,喜欢用自己固有的呆板的教学方式来教学,思想观念落后,还是用已有的知识来教育大学生,无法结合最近热点事件来进行教学,更无法使用新媒体来辅助教学,严重落后于时代的步伐,而且,思想教育者往往思想比较传统,不能接受新的技术手段,影响了高校思想*治教育的工作。因此,传统的思想*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受到质疑,新媒体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受众通过更广阔的途径获得知识,思想更加活跃难以把握,对思想*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新媒体要求改进传统的思想*治教育模式


传统的教学都是通过在大教室对整个年级进行教育,讲授的内容也是墨守成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治教育课。面对这些空洞的理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不端正,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逃课,在最后的考核中,以应急的方式,在考前进行枯燥地背诵来应付考试,这样,最后的整个学习是学完了又将知识还给了老师。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独立地思考和判断。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思想*治教育者的权威不断削弱,如何选择针对性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教育效果好的模式是教育者面临的新的问题。


4、新媒体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失衡与行为异化


新媒体提供了大量的信息非常吸引大学生,还有新媒体所具有的购物、交友、游戏、看电影、听音乐等功能使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性增强。新媒体所提供的功能,能够满足人的感官的需要,尤其是游戏,可以给人以成功的刺激,使人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学习,脱离于现实世界中,在虚拟的世界中活的潇洒自如。在虚拟的世界中,由于都是匿名的,学生可以无所顾忌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人交流,流露自己的心声,长此以往,学生会脱离现实的世界,避免现实世界中的压力。学生觉得只有在上才可以宣泄压力,造成在现实世界中人际关系冷漠,无法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容易导致学生行为的异化。最终,新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生活体验的同时也会使人们过于依赖络,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失衡与行为异化。


三、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治教育的对策


1、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


媒介素养包括认知信息、情感信息、审美信息、道德信息。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使用者,但对于新媒体的负面作用却无法很好地避免,这样就必须发挥学习思想*治教育工作者的作用,通过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使大学生提高获取、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大学生是新鲜事物的主要接受者,但是,大学生对于良莠不齐的信息很难做好把握。因此,高校必须提高大学生的媒介价值判断能力。不仅要加强大学生的信息判断能力,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还必须提高信息伦理道德,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不能成为不良信息的传播者,要加强自身素养,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具备新媒体素养并且符合社会道德文化的要求,达到思想*治教育的目的。


2、加强高校思想*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在当代,新媒体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受众的影响更加深远。作为思想*治教育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来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传统的灌输式脱离实际的教学已经过时,要想使思想*治教育工作取得很好地效果,必须很好地利用新媒体,运用新媒体展开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不再是无趣的说教,而是同学们积极表达自己思想的阵地,更加贴近生活,更好的开展思想*治教育,使我们达到双赢。这就需要通过改革来适应时代的要求,思想*治教育工作在具备很高的*治理论素养的基础上,还必须将新媒体运用到思想*治教育中,确保高校思想*治教育的很好实施。


3、搞好校园的文化气氛


新媒体信息的复杂性对高校校园文化影响很大,需要在新的环境下对校园文化进行改革。高校的新闻是直接影响学生的媒介,应以营造健康的舆论氛围为目标进行传播,根据学生的需求创新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其熏陶下健康的成长。学校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思想*治教育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成为学生普遍遵守的原则,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络有自己更广阔的阵地,使之成为*的方针、*策宣传的窗口。这样,可以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防止西方思想的渗透和上不良信息的影响。比如建立高校红色站,增加多媒体的内容,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要进行互动交流,通过学生的交流信息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思想辅导,在避免面对面顾虑的情况下,达到更好地思想*治教育效果。红色站根据学生的心理诉求不断创新络,服务于学生,扩大红色站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胡景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思想*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新华,(2005年1月17日).


[2]陈于后,游建*,王建琼.当代西方国家高校思想*治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J].探索,2009(1).


[3]杨继红.新媒体生存[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4]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李雪.运用新兴媒介创新宣传思想工作[J].企业文明,2006(12).


[6]刘景龙.增强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治教育影响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7]王景.大众传媒对新时期思想*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


[8]李岩.大众传播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5).


[9]肖学斌,朱莉.新媒体对大学思想*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09(7).


[10]杨子仪.试论新媒体舆论导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中国报业,2011(22).


[11]姚争.新兴媒体的传播特性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12]杨继红.新媒体生存[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3]杨晓慧.新媒体与思想*治教育新思路[J].高校理论战线,2009(7).


[14]田月.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资源的整合研究[D].西南大学,2010.


[15]娄超.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治教育的创新[D].西南交通大学,2010.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大学社科部,广东 汕头 515000)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的影响与对策5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