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压力有点大
“他们这里真漂亮,比我们那儿强。”山西省忻州市项目观摩活动间隙,一位县长对县委书记嘀咕,“回去我们要重新规划一下城市。”
9月10日到9月18日,山西省忻州市举行了项目观摩活动,忻州市及下辖十三个县的主要领导悉数出席,一行90余人乘坐5辆中巴车,从毗邻陕西省的偏关县出发,一路向东。
这一每年都有的保留节目,今年给县委书记和县长们的压力尤其大,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几个月前完成了岗位轮换,今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一路上,不断有县里的主*者询问,能不能帮忙介绍一些投资商,或者帮助当地的企业寻找销售渠道。刘亮就是其中之一,他现在任职的定襄县在忻州经济排名靠后,农业占比较大,如何延长产业链,寻找到更多有支撑力的工业项目成为当务之急。
张钰祥和刘亮曾经在忻州有名的贫困县岢岚做搭档,一个出任县委书记,一个任县长,最近几年岢岚经济发展较快,高端农业科技产业园已形成规模,大型工业项目集中落户,两人在做出业绩后从岢岚县调离,分别出任忻府区委书记和定襄县县长。在考察岢岚当晚举行的点评会上,忻州市委书记董洪运开玩笑说,如果今年岢岚被评上奖,现任负责人要和离任的两位分享奖金。
“岢岚县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三大产业中,农业占比一度超过九成,最近几年引入了几个大型的工业项目,地方经济结构才有所好转。”张钰祥告诉中国经济时报,现在大家干事的积极性很强,普遍认为干事才有价值,干好事才能有出路,不干事在同行面前脸上无光。
现在岢岚产业集群式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其他县学习的对象,晚间点评时多次被提及。而这种横向对比式的参观,也让一些有着类似产业的县压力骤增,县长和县委书记经常面临市领导不留情面的提问,“为什么你们县的产业基础更好,发展却不如临近的县?”类似的提问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不同的场合。
观摩活动中的一个保留项目是市委领导对项目的点评会,集中在晚上7点半后举行,一般持续到晚上9点半左右。忻州市委书记和市长一方面表扬各县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一些没有完成年初既定任务的县,负责人经常会觉得面子上有些挂不住,特别是在被问及项目何时开工、何时见到效益时。
忻州对各县的考核非常细致,具体到项目进展的每个阶段,包括项目储备、签约和开工的数量、建设的进度和投产的情况,这让他们的短板无处隐藏,进一步加大了地方当*者的压力。
观摩活动的九天里,每天早上八点前出发,除了中午短暂的休息外,所有的时间都在路上看项目,晚上七点半开点评会,经常散会时已经接近晚上九点半,一些人还要继续开小会。曾经有县长在完成所有的工作后已是凌晨4点,干脆溜达到大街上检查城市的保洁人员有没有及时上岗。
县委书记和县长的压力来自于看得见的对比,“别人做得怎么样,我还能怎么做”的自我设问几乎每天都缠绕在他们的脑海中。张钰祥和刘亮告诉,虽然有压力,但他们并不惧怕,大家珍惜干活的机会,只要把活儿干好就会很有成就感。
虽然忻州干部在思想和风气上转变很大,正在从想干、肯干向会干、巧干转变。但在忻州市委书记董洪运看来,干部作风转变还是有一点点慢,特别是与发达地区比,依然存在差距,需要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他希望各县的官员们再加快一些步伐,尽快寻找到忻州的后发优势,“忻州的经济底子太薄,地方官们只有向投资者‘打开心门’,才能吸引各种生产要素,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推荐阅读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
聚焦最受关注的财经话题,一起探讨。
这12条投资数学你必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