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美介绍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我们告别自行车王国为时尚早0kdz4zr3
TUhjnbcbe - 2020/7/12 10:14:00

我们告别“自行车王国”为时尚早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包括《新京报》在内的多家媒体都以不同形式温故知新,重现那年那月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流行。在一系列经典回顾中,有一张照片或许最能打开中国人的记忆闸门。那就是北京长安街上,一股如同十里绸带而奔腾不息的自行车洪流。以至在很长时间里,这个场景都被西方人认为是中国的时代面孔和历史缩影。作为自行车王国的一段特殊历史,我们当然不能像《时代》杂志那样放大这张照片的功能。因为在工业文明面前,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精神享受必然会水涨船高,以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代替自行车的选择也无法阻挡。但是,我们真得需要那么快就摘掉自行车王国这顶帽子?踩着自行车上班就真得那么丢人?每座高楼林立的城市是不是都应该把自行车锁在我们的生活方式之外? 仅以北京为例,在大部分人们眼里,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已经成了一种超出交通功能的时尚,成了与房子基本相同的身份象征。虽然人们也在嘴巴上强调骑自行车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但私下里,人们还是认为自行车是平民阶级甚至是社会底层的交通工具。在一些中高档社区,如果哪位开发商打出我们这里设有自行车“窝棚”的话,那么这个地产策划人不是疯子就是傻子。然而,我们在逐步放弃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时,是不是也丢掉了很多快乐增加了很多焦虑?在交通堵塞面前,在尾气排放面前,昂贵的上班成本,无度的车辆更新,以及那些品牌汽车带来的极富侵略性的生活方式,真得就可以照搬照抄到我们这个地球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我们周围,除了不断被压缩的环保和绿色空间外,汽车已割裂了许多历史文脉,甚至造成了不同人群的文化冲突。当人们在街头常见到的开车人与骑车人形成的对立情绪时,是不是可以考虑给自行车留出更多的空间?至于骑车上班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自由,能不能也应该算是我们的主流生活方式?因为在城市规划今后更多的“多中心”面前,自行车的半径完全有条件延伸得更加自如。就像杭州将自行车纳入公共交通系统那样,不仅可让当地市民实现“门到门、点到点”的出行,外地游客也可免费骑车从容地环绕西湖。可以说,在一个全新的自行车王国里,“千里单骑”不仅仅是环保的,绿色的,更是城市的另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体验和倡导。实际上,对一个民族而言,过早地翻过某一页历史并非什么好事,因为用一种节俭心态去体验平民生活,可能永远不会过时,相反它更是一种社会进步。更现实的是,如果我们匆匆地告别自行车王国,那么人口大国资源短缺的矛盾将更加难以调和。当下,人们都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同时也以一种更环保和更绿色的心态承办奥运,在这一历史交汇点,我们完全有必要把那些扔进我们精神后院的自行车收拾起来,去伴随着一种不奢侈、不浪费的生活方式重新上路。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们告别自行车王国为时尚早0kdz4z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