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凯
崔凯,现任泓古代艺术学社社长,英国东方陶瓷学会荣誉会员(OrientalCeramicSociety),中国古陶瓷研究会鉴定委员会委员、鉴定专家,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艺术品市场管理委员会陶瓷组专家,CCTV央视《记忆中国》收藏系列节目鉴定专家,河南卫视《华豫之门》瓷器组鉴定专家,陕西卫视《华山论鉴》特聘瓷器专家,天雅汇典当行艺术品投资部特聘顾问。崔凯先生名单已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鉴定专家库专家名录。
凝芳聚瑞—泓社推荐陶瓷精品专场
Lot.清中期郎红釉锥把瓶
尺寸:高约:32.2CM足径约:10CM最大腹径约:17CM
说明:瓶制小口,细颈长直若锥针,垂腹甚圆硕,圈足。全器满施红釉,釉色极鲜浓,开片纹,釉层莹亮,流动性较强,脱口而垂足,其口、颈等流釉处色泽稍淡,愈下而愈浓,至若牛血,并有条毫机理。底部施淡色白釉,亦开片纹,微似苹果青色。故知此瓶为清中期模拟康熙郎窑红釉所作。其器体硕大,鲜红奔流,结合极具张力的器身轮廓,富有感染力,十分夺目。
Lot.清顺治青花知秋图盘
款识:“玉堂佳器”青花款
尺寸:高约:4.9CM口径约:20.4CM足径约:8.8CM
说明:盘式广口,浅腹,圈足,足内“玉堂佳器”款。盘口用酱釉环锁,余处施白釉,釉色微青。内里绘落叶、玉兰及洞石。青花有浓淡分染,发色浓郁、沉稳。用笔率真,洞石轮廓夸张,有晚明遗风。怪石、落叶的组合,是顺治瓷器的常见题材,因多有题句:“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故名“知秋图”。实际上另亦常见叶上题其他各样诗句的作品,来模拟“叶书”的效果,以增其文气。北京故宫收藏有相类的作品。
Lot.清乾隆哥釉三足炉
尺寸:口径约:9.3CM高约:8CM
说明:此炉筒式,口稍内扣,三方足。其器口用酱环锁,内外施黄色釉,釉开细密纹片,填黑以模拟哥窑之“铁线”。外心砂底无釉,露胎色亦稍灰。釉质肥厚,釉表酥润,气质古朴。
Lot.清乾隆冬青釉拱花夔凤双兽耳仰钟式杯
尺寸:高约:9CM口径约:8.3CM足径约:4.4CM
说明:此杯式撇口,深腹,折胫,圈足稍高,足墙外撇,足端用褐色修饰。对设双兽耳于杯壁。其口、腰、胫、足四处用拱花工艺为饰,腰用夔凤纹,余处用回纹及弦纹。拱花之线条微起,稍露白色,与青釉形成对比。青釉光洁,明润,釉色青翠怡人。此杯装饰疏朗,拟青铜的装饰,有清代文人趣味。
Lot.清康熙青花人物故事图大笔海
尺寸:口径约:18.4CM足径约:17.7CM高约:16.6CM
说明:此笔筒口面宽硕,直壁微束,平底内凹,无款。外以青花装饰,绘画《风尘三侠》之“李靖见杨素”故事图。其以山岩为界,庭院及厅堂为背景,上设诸武士仪仗,执锤、斧、刀等兵器,铁甲森然。虬髯客(张仲坚)及李靖在堂前坐立,李靖作礼正拜,司空杨素则端坐堂上,家侍红拂女正立于身后。表现三侠初见时,红拂女与李靖眉目传情的场面。各人物绘画特征明显,如虬髯客面留长须,红拂女手持红拂。其用笔挺劲细直,勾勒流畅纯熟,再以青花分水浓淡,填染其上,画风率真豪放但不失细节描摹,且人物众多,场面热烈,为康熙青花人物笔筒之佳者。
Lot.明青瓷大碗
尺寸:高约:9.3CM口径约:16.5CM足径约:7.4CM
说明:碗式广口微敛,深腹稍硕,圈足,足端平切。全器满施青釉,釉层肥厚,质地青硬,光泽明亮,有玉质感。釉色青翠、浓郁,微有浓淡变化。釉开细碎片纹,片纹无色,映光闪烁而如冰片。此碗气质豪放明快,旧多称临汝窑,现据考古可知自汝州至禹州等地皆有烧造。就本品之细腻品质,或为汝州地区的产品。英国VA博物馆及北京故宫博物院有相类的藏品。
Lot.明天蓝釉钵
尺寸:口径约:10.5CM足径约:5.2CM高约:6.5CM
说明:器制圆口微敛,直壁深腹,折胫,圈足,足端修平,露火石红。内外皆施匀净天蓝色釉,釉质纯净、细腻,质地较硬,玻感较强。此碗之造型庄素,修坯平匀,而釉色纯然、宁静,釉色微有浓淡之变化,使纯色不至呆板,故为金代钧瓷的精工之作。此器之造型直壁深腹,略似佛教之钵器,故又名“罗汉钵”,实际上应属膳食用具。北京故宫收藏有同类型的作品。河南叶县文集窖藏也出土过与之相仿的例子。
Lot.清乾隆茶叶末釉桥耳小炉
尺寸:最高处约:5.4CM口径约:6CM
说明:炉制圆口内束,矮身扁腹,三乳足。口沿对设双桥耳。器体小巧盈握,其制坯匀厚,入手沉着。内外施茶叶末釉为饰,釉色绿中泛黄,有细密黄点,釉的质地温润,气质宁静,流动后的釉薄处色泽稍淡。炉底微内凹,有环状垫烧痕迹,上用铁褐护胎浆修饰。全器工制细腻,小巧可人。
Lot.清同治钧釉四方杏圆贯耳瓶
尺寸:高约:29.4CM最大口径约:10.8CM最大腹径约:19.2CM
最大足径约:11.8CM
说明:瓶式扁方,四角内倭,平口而直颈,垂腹,左右对设双管耳,前后器腹有杏圆形拱起。方足,足端平齐,砂底无釉,上刻“大清同治年制”楷款。同治官窑。此为清代大运瓷之循例品种,旧档名“均釉四方杏圆贯耳瓶”,为晚清大运瓷定例八种琢器之一。“均釉”即今称之窑变,道光以前多红、蓝变衬,后以红、黑为主,略杂蓝色。此例之釉色深浓沉郁,釉表光洁,未见该类釉所常有的大面积破孔。北京故宫收藏同类作品。
Lot.清中期加金粉彩松绿里瑞芝盘螭大笔洗
尺寸:高约:4.8CM最长处约:24.3CM
说明:此器横径稍硕,口面略阔。像生拟灵芝之形,但又在灵芝尾部加设小池,组合成葫芦的样式,故一型双喻,有“长寿”、“福禄”的含义。灵芝口沿又攀螭虎一条,红蝠一只,则寓意“洪福齐天”,将吉祥祝寓层叠相加。器里施松石绿釉,器外用粉彩混矾红、金彩,来模仿灵芝的颜色。螭龙用胭脂红描染,金彩的点染增加富贵气息。其外底见多枚支烧痕,用墨彩勾染层次肌理。全器制工细腻,工序繁琐,捏、塑皆灵活生动。
Lot.明宣德甜白釉暗云凤纹罐
尺寸:高约:17.1CM口径约:8.3CM腹径约:16.5CM足径约:11.5CM
说明:罐式圆口,直短颈,溜肩斜腹,收胫,圈足。胎质坚洁,罐身施白釉,釉层较厚,釉色白润纯净,积釉处稍闪青色。罐身暗刻流云鸾凤纹,胫部刻仰莲纹。其凤、鸾凤纹锥刻细腻,用线流畅有气势。
按甜白釉为明代御窑之大名誉者,晚明时已享有盛名。如王世懋《二酉委谭》中所言:“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此罐传世鲜见,但有数考古例子可供参考,一见荆州江陵园艺场出土例子,造型、装饰及工艺特征皆与本例相近,二者应属同期作品,荆州例可能出自宗室墓中;另见南京天隆寺明墓四号墓,亦出土一例白釉鸾凤纹罐,与本品相仿。
Lot.清康熙青花万寿图大笔海
款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青花款
尺寸:口径约:18.8CM高约:15.8CM足径约:18.4CM
说明:康窑笔筒民国时即属珍藏。此康熙青花万寿图笔筒颇具气势。其方唇平口,直壁深腹,平底,底心内凹,寄托成化年款,用笔锋芒精劲。此器之胎骨坚实细密,体势沉稳,釉质匀净,衬显青花蓝正明亮。全器通身书写变体篆书寿字,字字不同,其以字为形绘,故题“万寿图”。书字用笔细瘦挺劲,字形变化万千。
以“寿”字为装饰的瓷器盛行康雍。如康熙御窑有万寿尊为大名物者,体貌宏伟,烁古震今,当时即有“万寿尊赋”以颂其成器,并亦书瓷烧造,如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青花万寿尊赋大笔筒。此外,康熙御窑还见一类万寿笔筒,青花书万寿字形,其用笔精严,惜存世无多。
民窑用“万寿”、“百寿”装饰亦风行一时。如北京故宫另蓄康熙釉里红万寿笔筒,三足为承,其通体用红描写寿字,发色明丽,但应属私窑作品,可资比较。此外,还见有北京故宫及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两例青花寿字观音瓶,内故宫例自题“百寿图”。二者皆器制轩昂,一现康窑风貌。再者,鹤鸣雅集收藏一例青花“万寿千秋”笔筒,并题“攻玉子书”,书风严谨,制器精良。
用变体篆书写绘通篇寿字,或来自书画题材,多见于贺寿所用。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万寿字册》,字用泥金,外绘云蝠为栏,十分富丽。
Lot.清中期德化窑白瓷狮吼观音坐像
尺寸:高约:23CM
说明:此像制工细腻,用刀层次丰富,衣纹流畅自然。观音手持书卷,半露上身,坐于狮背,或有妙法自在之意。狮子卧地回首,张嘴似吼。此即“骑犼观音”,又做“狮吼观音”,传为观音变相之一,有压伏龙魔,除病去苦之能。
此像之釉质明润,釉色白而微青,胎质细腻有油感。狮子及观音诸细节丰富,神情宁静。
Lot.清晚期德化窑白瓷达摩渡海像
尺寸:高约:34.5CM
说明:此达摩渡海为德化窑造像之经典形象。达摩微侧身,神情严肃,宽袍露胸,袖手裸足,踏于水波之上,其水波雕修如团,波纹卷曲灵活。达摩衣纹垂坠,衣角翻飞。其用刀圆润,边缘清晰明利,收放自如。白胎白釉,釉质润泽。
Lot.清早期宜兴窑仿钧天蓝釉荷叶笔觇
尺寸:高约:2.2CM最长处约:10.9CM足径约:6.7CM
说明:此器为仿生式,圆身浅腹,边沿捏作荷叶样式,圈足,足端平切,胎质细密有砂感,呈黄色。施天蓝色釉,或拟自钧窑。釉质凝厚失透,开片纹。釉色天蓝中隐细碎黄斑点,釉色明快。此类为清早期宜兴窑之文房作品,同类者曾见于清宫档案,如雍正六年,原陈设于养心殿的一批古董撤换装匣,入百什件,其内即有“宜兴挂釉荷叶式笔觇一件(紫檀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