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明铜鎏金金刚亥母
尺寸:高:10.5cm重:g
说明:此尊造像合金铜鎏金,铜质细腻,风格显著,为典型的十五世纪金刚亥母造像。
戴骷髅冠,高挽发髻,头右侧有小猪头形象,是其重要的标志。面部较短,显愤怒相,双目圆睁,鼻翼收紧,双耳饰圆环耳铛。右手上举持钺刀,象征清楚人的一切愚昧,唤起真性智慧,左手于胸前托嘎巴拉碗,象征获得极乐体验,修行成功。左臂加持喀章嘎,是无上瑜珈部母续最为常见的法器。
左腿单腿立,舞蹈姿。踩踏人尸,表示战胜外在的敌人。右膝倚靠莲枝。最下方为覆莲,莲瓣扁平,最外缘为连珠装饰,此种莲座样式十分古典,富有艺术特色。身后为拱门式火焰纹背光,象征以女尊智慧的力量烧毁一切污垢魔障的隐蔽。
藏传佛教中,金刚亥母是摩利支天的化身之一,具有更多空行母的特点;在金刚乘佛教中,是胜乐金刚的明妃。在西藏,金刚亥母密法最受噶举派尊崇,金刚亥母是该派僧人修习的主要本尊之一,亦是玛尔巴、米拉日巴的秘密本尊。修行金刚亥母法可净除烦恼,显俱生智;调柔气脉,证无死果;降伏魔仇,摄十法界的功德。
Lot.清铜鎏金弥勒菩萨立像
尺寸:高:16.8cm重:g
说明:弥勒菩萨(梵文Maitreya),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贤劫千佛中将是第五尊佛,在佛教世界中,他兼有菩萨和佛陀的双重身份。与释迦牟尼佛一样,历经降生、出家、成道、说法等历程,最后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继释迦牟尼佛化度无量无边众生。在时间上,与过去佛燃灯佛和现在佛释迦牟尼佛相对,又被称之为“未来佛”。
此尊弥勒菩萨为立式。头戴五叶宝冠,面相平和端庄,塔状发髻高耸,弯眉鼻胫相连,双目微视前方,耳挂花形圆珰,长发披肩而下。上身袒露,胸前饰有华美的璎珞,肩披帔帛,腕、踝佩饰环钏。腰束绸裙,衣褶简洁飘逸,其上饰有精美的錾花。身体略呈三折姿站立,右手当胸结三宝印,双手各捻乌巴拉花茎沿臂腕绕至肩头绽放,左肩饰净瓶,右肩法轮已佚。底座饰有连珠纹及覆式莲瓣纹一周,莲瓣宽大饱满,极富时代风貌。
整体造像以黄铜铸造,胎体厚重,选材考究,铸造工艺精良,鎏金色泽华丽,为清代同时期造像中的精品。
Lot.清铜鎏金尊胜佛母
尺寸:高:20.5cm重:g
说明:此尊佛母头戴花叶宝冠,葫芦状发髻高耸,三面各具三目,五官精致,呈金刚跏趺坐姿,八臂位置、手势各异,富于动感,姿态优雅写实;佛母身形结构比例完美,配饰包括花珰、项链、璎珞、钏镯、腰带等,工艺精巧华丽;上身袒露,下着薄裙,轻柔贴体,裙边在座面铺展开,帔帛从肩上绕臂而下;莲座端庄规整,仰覆莲瓣层叠有序,上下对称分布,束腰明显,具平衡大气之美,上缘各连珠纹一周。
尊胜佛母,又称顶髻尊胜佛母。佛母在兜率天说法时,以陀罗尼经咒救度王子,因此尊胜佛母有救度之功。尊胜佛母的巨大影响力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它的陀罗尼经咒广泛流传,被认为具有防灾的功能,所以在寺庙或寺院前的经幢顶上所刻几乎均是此尊的咒语,在皇家陵墓地宫、贵族死者的经被上也采用此咒;另外,她也被看作是长寿神,与无量寿佛和白度母共同组成的“长寿三尊”著名组合广为人知。尊胜佛母有九种化相,其最主要的化相,即如本尊一般三面八臂像。
Lot.明铜饕餮纹兽耳大百环觚
尺寸:口径:30.8cm高:61.5cm重:约g
说明:此觚尺寸硕巨挺拔,高达六十公分有余,时代风格极其鲜明。
通观全器,具战汉青铜器雄健之姿,但无明清仿古器物繁复堂皇之气,予人以古朴静穆而端庄的基础上,而透露出些许文雅之意,当为宋代仿战汉时期之作品。
整作六方形,喇叭形大撇口,颈部两侧置双龙耳,龙身环扣有力,龙首昂起,颇具艺术感染力。腹部隆健,边角转折含蓄,圆中寓方,腹下收束,高圈足。通体以仿古兽面纹、蕉叶纹、蝉纹为饰,纹饰塑造极为精细。
此品最为特殊、醒目之处为,自上而下饰叮呤作响的套环十数层,共计上百枚,同时期,相同种制式的作品,见台北故宫博物院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文物号:C1ANPAB;故.厦门市华侨博物院亦藏有一件同类铜觚,可兹赏鉴。
此件铜饕餮纹兽耳大百环觚,质朴的造型、端严的风格、精细的装饰都让人过目难忘,加之器表包浆莹厚,与斑驳铜锈皮壳融为一体,交相呼应,朴拙自然,厅堂插花陈设,散发出的悠远淡泊古韵,颇合宋人清逸典雅的审美情趣。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厦门华侨博物院展厅
Lot.明铜错金银兽面纹龙耳盘口尊
尺寸:口径:12.2cm高:30.5cm重:g
说明:盘口,束颈,颈两侧对铸双龙耳,双龙塑造颇为典型,独角后倚,橄榄形双目圆凸,如意形大鼻,龙吻颀长,口吐花尾形圈把,线条流畅,腹部饱满,圈足较高。口沿饰变体夔龙纹,颈部腹部均以兽面纹为饰,并以错金银工艺点缀。
整器形制古雅,气度严谨,加之皮壳滋润,富沉穆之感,纹饰布局简繁相宜,,工艺精湛,为明代拟古器中精品之作。
Lot.明铜狮钮朝冠耳象足大熏炉
尺寸:口径:19cm高:48.5cm重:g
说明:以大象入器物造型为明清宫廷艺术常见手法,取太平有象、国泰民安等吉祥寓意。
此件熏炉形制硕大,胎体厚重,气势盎然。唇口,上压扁柱形盖,盖面塑瑞狮蹲坐其上,怒目侧首,戏耍绣球。盖侧及束颈均透空“卍”字以利散香。颈两侧出朝冠耳,一波三折;腹部塑作三象首形,大耳铺展,獠牙外露,神采奕奕,卷鼻自然胥出,粗韧有力,巧做三足,寓意太平有象,富贵吉祥。
Lot.清铜锤揲鎏金燃灯佛
尺寸:高:41.2cm重:g
说明:“过去佛”即为燃灯佛,为释迦牟尼之前的佛,佛经中记载燃灯佛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称为燃灯佛。佛经中将一个宇宙从生到灭称为一个“大劫”,释迦牟尼所在的现世即现在的劫称为“贤劫”,燃灯佛为贤劫之前“庄严劫”的佛。燃灯佛曾预言释迦牟尼的前身在贤劫中将成佛,并向他授记,因而燃灯佛也被称为“过去佛”。
此尊燃灯佛以锤揲工艺制作,尺寸硕大。面相饱满,五官刻画清晰,棱角分明,双目深邃,温和而慈详。燃灯佛结金刚跏趺坐,双手于胸前结转法轮印。身披袒右肩式袈裟,衣饰繁密的花纹,衣纹层迭有致,质感强烈。莲座上缘饰一周连珠纹,仰覆式莲瓣整齐饱满,富有张力。
整像衣饰通体鎏金,而脸部、颈部、胸部、手裸露处均显泥金之色,符合清代宫廷造像的法度,加之锤揲工艺的特性,使得造像表面富有肌理的变化,脱离了金属冷冰冰的质感,而多了人文的温度,显然是一尊极为特殊的清代佛造像精品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