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必须警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玩一件事物,如电脑游戏,你会失去人生的目标,没有志气,只生活虚幻的世界里,玩人就是以耍弄别人为乐,最后没有了品德,人们会厌恶你。
不要戏弄他人,免得自己因道德败坏而无立足之地;不要沉迷于某个事物,免得自己因失去斗志而无立身之本!
一、孔子“三戒”
孔子曾经提出自己的“君子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大意:君子有三件事情要惕:年轻时,精力不稳定,要警惕贪恋女色;到了壮年阶段,血气正旺,要警惕争强好斗;到了老年时,精力衰退,要警惕保守与贪婪。
人在少年的时候,很容易冲动,这个时候我们尤其要注意不能因男女关系而玩物丧志,或因感情的变故而导致人生走向不稳定。有不少青少年,因为谈朋友而误了学业;更有甚者为了争夺一个异性朋友而做出伤害他人的举动,想不开的时候,甚至会跳楼自杀。所以,在这个时期要慎重处理感情问题,切忌因色生事、情关难过。人在中年,血气方刚,事业、家庭都很稳定。个人为了突破事业上的瓶颈,定会与人“大打出手”,所以孔子说“戒之在斗”。
与他人斗的结果很可能是两强相争两败俱伤,此时既已家业有成,当静享人生乐趣,以一颗平和之心来看世相万千。
老人多半性情温和,如罗素所说,湍急的河流冲过山峦,终于汇入大海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平缓和辽阔。在这个时候,人要正确对待得到的东西。
其实,仔细想来,孔子的这番话归根结底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即人在不同的年龄段要戒掉不同的玩性。少年时不可玩弄身体和感情,中年时忌讳玩弄权术和争斗;老年时亦不可玩弄悠闲和自己的所得。
一个人不能贪图安逸,一个民族不能贪图安逸,一个国家不能贪图安逸。贪图安逸的人注定是玩物丧志,无所作为的;贪图安逸的民族注定是没落的,没有活力和创造力的;贪图安逸的国家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势必被淘汰被抛弃。
二、历史警醒
史有玩人者,终遭后世唾谴;玩物者,纵聪明绝世,亦无不功败垂成。国有常玩异物者,久则必弱;朝有宝财而狎侮君贤者,长则必衰。
01、李存勖执政后沉溺声色犬马,玩物丧志,丢掉了战场上披荆斩棘、开拓进取的精神,对军国大事日渐冷漠,使大权旁落于伶官和宦官手中。
02、古代周幽王就是个爱“玩人”的人,“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戏耍各路诸侯,频点燃了烽火台,导致最后失信天下,王朝灭亡。
03、还有大家熟悉的“卫懿公养鹤”的故事,鹤的待遇超越人的待遇,眼里心里只有鹤,不理朝政,最后导致国破人亡……
04、“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出自于《尚书·旅獒》。里面的周武王深知利害关系,坚守本心、拓展志向,周武王之时,国泰民安。
三、坚守本心,挑战未来
一人玩则一人完,一家玩则一家完,一国玩则一国完,天下玩则天下完。自古及今,未见玩物不丧其志者,未见玩人不丧其德者。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这是古人传承下来的谆谆教诲。然而,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对于每个年龄段的人来说,可玩的东西实在太多了。适度地玩自然是放松,但是如若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不仅是对自身身体的摧残,更是对心智的一种迷乱。
一个人活在世上,你必须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成大事的人哪个不是有坚定的信仰或者信念,然后披荆斩棘走向成功。所以要坚守本心!千万别迷失自己,哪怕曾经迷失,那也只是曾经,我们还有未来!
时刻警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坚守本心,深刻认识“志以道兴,事以志成”,迈向有挑战的未来!
生如蝼蚁,应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应有不屈之心!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