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美秋拍·尚古存珍精选」
Lot.清早期竹根雕“踏雪寻梅”摆件
10×5×12.2cm
RMB:,-,
说明:取上佳竹根一块圆雕而成,通体包浆沉润,皮壳浓厚,古意自来。高士细眉柳目,长髯垂胸,一袭冬装,双手揶于袖内,坐驾在驴儿之上,神情沉吟入思;驴儿缓步悠游,身膘体健,双耳俏立,圆目炯炯,长尾飘逸,形神兼备,逸趣横生,方腹蹄声沓沓,迸碎雪地里的宁静。
“踏雪寻梅”,典故又名“灞桥驴背”,典故出自张岱《夜航船》里所记载,唐代诗人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后以亦形容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
本件作品制作精益求精,却不流于琐碎卖弄,人物之灵动,驴儿之憨态,刻画的惟妙惟肖,意蕴无穷,实乃清代早期同类竹雕作品中之翘楚,定为竹刻大家之力作。
附包装及供盒。
Lot.清早期白玉雕莲蓬式香盒
5.cm.Diam.1.7cm.Height.
RMB:20,-40,
说明:此件香盒白玉为材精心雕琢而成,玉质凝润似脂,形制扁薄,规格精巧,盈握手中方知此物之妙。
蒸饼式造型,盖、身以唇边子母口相扣,严丝合缝,底承浅圈足,內膛掏挖精细。盖面作莲蓬样式,中央九粒莲子颗颗饱满,周围莲瓣两层叠压,宽扁规矩,缘边微翘,写实精妙。
Lot.清翡翠英雄双联瓶
21cm.Height.gGrammage
RMB:,-,
记录:纽约AntiqueReaderInc拍卖,年1月19日,编号,成交价USD85,.
说明:此翡翠英雄双联瓶体现了清代宫廷的慕古情怀。其形制源自汉青铜器,器身双管以鹰(英)和熊(雄)相连。河北满城汉墓出土双联瓶雏形,见JessicaRawson,《ChineseJades.FromtheNeolithictotheQing》,伦敦,年,页87,图版4。英雄双联瓶盛于宋,流传至清,成为重要之陈设玉器及合婚所用之礼器-英雄合卺杯。一件相似形制的白玉英雄双联瓶,尺寸精巧,12.6cm,出版于RobertKleiner《ChineseJadesfromtheCollectionofAlanandSimoneHartman》,香港,年,图版77,后经香港苏富比年10月释出,编号,成交价HKD1,,.英雄双联瓶样式可见于不同材质作例,一传为宋朝例,见PaulMossandGerardHawthorn,《TheSecondBronzeAge.LaterChineseMetalwork》,SydneyMossLtd.,伦敦,年,编号5;一掐丝珐琅例,为Clague所藏,曾展于《ChineseCloisonné》,凤凰城美术博物馆,凤凰城,年,编号9。
一例碧玉无盖的例子,高度2.8cm,拍卖于香港佳士得年11月1日,编号,及香港苏富比年4月7日,编号,成交价HKD1,,。
Lot.清中期绫绢地嵌寿山石《西厢记》人物故事图册六片(一套)
2×17.7cm×6
RMB:,-,
说明:拍品制式极为特殊,共计六件,形制相同,攒框包绫,底板裹绢,以各色寿山石拼接镶嵌物象,辅以勾勒染色填笔,构成六幅画面。
芳草萋萋,奇石嶙峋,古松参天,朱栏围墙,清供罗列,亭台飞檐翘角,或为山野之景、或为庭园之趣,人物衣饰飘逸,并装饰描金纹饰,寿山石质地脂润,色彩斑斓,品种繁多,柔而易攻,画面丰富,耐人寻味。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是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的直接蓝本。全剧五本二十一折,突破了杂剧创作一剧四折的体例。此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剧中叙述了书生张珙游于蒲州,寄宿普救寺。适逢崔相国夫人携女莺莺扶相国灵柩回家乡安葬,途经普救寺,借宿于此。张生游殿。与莺莺相遇,两人一见倾心。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
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以身相许。后两人来往之事被老夫人发现。出于无奈,只得答应了张生与莺莺的婚事。但老夫人又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士为由,逼张生赴京应试,待张生应试及第后,才允许他与莺莺成亲。后张生高中皇榜,归来求亲,有情人终成眷属。
几百年来,它曾深深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牡丹亭》、《红楼梦》都不同程度地从它那里吸取了反封建的民主精神。
整组作品浓郁的宫廷气息扑面而来,採用多种工艺,将场景人物刻画得写实传神,成组而现,带有原配包装,十分难得。
参阅:北京嘉德,年11月0日,编号,“清乾隆·嵌寿山石西厢记人物故事册页五片”,成交价RMB,
北京嘉德年11月拍品,成交价RMB,
Lot.明汉白玉雕狮子摆件
7.5×7.5×11cm
RMB:,-,
说明:汉白石雕狮子,皮壳古旧,雕雄狮蹲坐于正方台座之上,狮子身体左趋,前足支撑,左后足挠腮状。宽吻紧闭,獠牙显露,如意形隆鼻,深眉蹙目,双睛有神,注视前方,双耳尖而小,狮鬃浓厚,长尾拽地。身躯浑厚健硕,线条硬朗,极具肌肉的力量感,腿足、前胸肌肉圆实明显,时代特征极其鲜明。
狮子自古以来是雕塑器物中常见的使用题材,其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征,汉唐时通常强悍威猛;元朝时身躯瘦长有力;明清时较为温顺。
此件作品凭借工匠娴熟的技艺,将狮子瞬间的动态塑造得生动到位,用概括而夸张的手法,浑厚有力的线条,整体的力量感,以及面部等细节的刻画,体现得十分完美,表现出狮子作为兽中之王不可轻易亵渎的神韵,显得愈发威武雄壮,呈现出不似常见的明清
瑞狮题材憨态可掬之象,为盛唐时期之作,传世无多,实可宝藏。
纳尔逊阿特金森博物馆藏唐·石雕狮“
上海博物馆藏“唐·石雕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