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博美镇的乡间田野上,我们远远听见一群小孩犹如雀巢里嗷嗷待哺的小鸟,正围在一块儿叽叽喳喳的闹个不停。走近一看,才发现原来这群小孩是为了一个断了线的风筝而忧心忡忡。积善行德的祖训让我们帮小孩们从树上取下了风筝,也在握着风筝那一刻,勾起了无限回忆!
风筝,古代称之为”鹞”、”鸢,博美人称“”号”。关于风筝的历史源远流长,许多古书都有提到过:鲁班曾经“削竹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韩非子》中也有着:“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的典故。旧时的人们都认为清明前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道:“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因此可见,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更是一种祈祷:古人认为风筝可以把他们的祈祷带给神灵。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都会把祈祷的内容写在风筝上,等风筝飞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把祈祷带给住在天上的天神。
风筝在古代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符号,至于何时传入博美,又因何缘故成为博美人休闲玩乐的一项户外活动,便不得而知了。
现如今放风筝已经没有了旧时的条条框框了,更多的是一种人们在闲暇时刻减缓压力的休闲活动。中秋节过后,人烟稀少的博美镇点石村山脚边田野上,就是放风筝的理想场所。在这里总能看到许多提着风筝一路风尘仆仆而来的人。年轻人成群结队,小孩子活蹦乱跳。平时安静得只能听见虫鸣鸟叫的山脚,因为一群志同道合的放风筝之人,显得热闹非凡。放风筝是一项老少咸宜的户外活动,所以在这里也能看到许多白发苍苍但又神清气爽的老人。他们那写满沧桑的脸在放风筝的那一刻,笑得如天使般纯真。雄鹰、蜜蜂、蝴蝶、鲜花等等千奇百怪的风筝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放风筝的人们或是对着风筝笑逐颜开,或是凝神屏气盯着风筝。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勾勒出一幅其乐融融的山水画。
我们小时候的风筝相比于现在,显得十分的简陋和随意。那时,由于博美镇经济发展落后,物质也匮乏。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无法买到五颜六色的风筝。唯一陪伴我们童年的,只有简简单单的自制风筝。我们会去山边的竹林砍下许多竹子,回家后削成细竹签。将数根细竹签搭好想要做的形状的骨架后,就在陈旧的缝纫机上取下布线牢牢绑好。至于制作风筝的纸,我们更加没有任何讲究。课本上的纸张、外公用来练字的宣纸,甚至是马路边飘过的塑料袋,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材料。尔后家里有浆糊的,就可以把纸糊在骨架上了。至于没有浆糊的,就用家里的灶台上遗留的饭粒,三下五除二把风筝糊上。这样的风筝虽然制作简单,相貌丑陋,但心灵手巧的绑好线后,往往能随风飘扬,飞往天际。
放风筝是一项很讲究技巧的户外活动,放风筝看似简单,其实饱含哲学原理。如果只想着风筝可以随风飘荡而不去控制风筝的风向和力度,风筝在手上往往不听指挥。有时候拉着风筝的线狂奔在一望无垠的原野上,跑来跑去,左拉右扯,风筝即使因为风力会往上飞,但不出一会儿,便显得筋疲力尽掉了下来。如此反复几遍还是无法迈出放风筝的第一步,多多少少会使人们心灰意冷。虽说我们总会因为风筝无法飞上天空而心浮气躁,束手无策。但只要沉下心,就会发现当风向与地面平行,风筝与风向一致时,风筝基本是飞不了的。反之,当风筝与风向具有一定的角度时,才能产生推力,促使风筝起飞。
记得第一次放风筝,是我们还在博美就学的时候。一次机缘巧合下,不知谁家的风筝,因为断了线而挂在我们家的阳台上,于是我们便把它摘了下来,拆了外公那破旧的草帽取出了透明的线丝,再把线丝捆在一块木板上。草草的绑好线后,就开始了人生中的首次放风筝。因为没有任何的经验,在对放风筝早已熟能生巧的堂哥的指导下,我们费了很大劲,风筝才好不容易飞上去。只是还未飞到天高云阔的地方,风筝便断了线,飘向远方。我们望着越来越小直到变成一个点的风筝,心中百味杂陈。
清代诗人高鼎在《村居》中写道:“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小时候,在秋高气爽的天气里,我们都会趁着放学后的时光,兴高采烈地提着大大小小的风筝跑到学校对面的田野处放风筝。来到田野处,微风轻轻吹拂我们稚嫩的脸庞,稻香的味道让我们沉醉于博美的山光水色。直到天空中传来雄鹰一声尖锐的鸣叫,才让我们回过神来。手忙脚乱地放下书包,牵着风筝的线跑了起来。因为这股瑟瑟的微风,我们把风筝放得很高很高,风筝的线也放到了头。于是慢慢地牵动着线,缓缓地放松着线,看着风筝随着我们一拉一扯的动作,像婀娜多姿的仙女在空中翩翩起舞。满足感与成就感在心中油然而生。
直到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后,我们才依依不舍的准备收线回家。只是有时候夜黑风高,倒也重现了“纸鸢上天线扯断,漠漠羌天只有云”的场景。风筝飞得越高,放得越远,也就越难收回。因为无法观测到远处的一点一滴,所以风筝很容易就在中途刮在哪棵树上,或者收得太急了,风筝断了线,飘到另一方。风筝渐飞渐远,直至看不见,夜空到最后只留下月晕旁的一抹云。无奈之下,我们只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了……
有时候,经历的事情多了,我们总会觉得自己就像一只风筝。老家博美就是我们飞翔的起点,我们飞出了博美,迎风而上克服各式各样的困难,只求飞得更高、飞得更远!而牵引我们的那条线,让我们不会迷失方向,并且充满了思念,不管我们飞向何方,最终都会把我们拉回博美!
是不是每个博美人的童年里,都有放风筝的情结?
信息时代,人人都是记者。博美新闻随时发生,等您去捕捉!只要您有料,喜欢新闻,或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拿起手机或者相机把您看到的拍成视频吧。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