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美育四馆合一课程资源库》能够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和科技馆进课堂,让孩子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近距离感受故宫博物院、敦煌、兵马俑、苏州园林、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和NASA等经典之美,同时将这些“人文科学”和“图书阅读”打通,实现跨学科和跨媒介的通识教育。
课程缘起
秋风送爽,稻田里的稻谷害羞的垂下脑袋仿佛躲着我们的小朋友,在一次与稻谷合影的活动后,孩子们总是对稻谷念念不忘,每次餐后活动都会有孩子对稻谷展开各种讨论:我们吃的米饭就是稻谷变出来的;包子也是稻谷变的;不对,包子不是用稻谷做的……看到孩子们对稻谷充满着好奇,我们便顺着孩子们的“新鲜劲”,开启了一场稻谷的探秘之旅。
水稻,你好
水稻种在哪里?水稻是怎么长大的?它是怎么变成米饭的呢?带着种种疑问,孩子们决定展开一场关于水稻的大调查。孩子们用画画的方式,画出了自己想要调查的内容。
1.水稻是怎么长大的?2.水稻是怎么变成米饭的?孩子们通过询问家长,上网查阅资料等方法,把调查的结果记录了下来,并与同伴进行了交流与分享。分享我的调查表
我和水稻做朋友
在初步认识水稻后,我们与水稻有了第一次零距离的接触。走近水稻摸一摸水稻稻谷摸上去刺刺的。我觉得有点痛痛的。我觉得是毛毛的。我感觉痒痒的。画画水稻朋友与水稻有了亲密接触之后,孩子们决定画一画自己看到的水稻。水稻朋友成熟了
01
水稻收割啦
水稻一天天地长大、成熟,这是我们与水稻的第二次“亲密接触”,我们要准备收割水稻啦~割稻谷准备出发啦~
先观察一下叔叔是怎么收割的哦!拿起镰刀我们也开始啦~
成功割下了水稻好开心呀!
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孩子们一手镰刀,一手水稻,带着一股丰收的喜悦,快乐地忙碌着。打稻谷快看,老奶奶要开始打稻谷啦!
这个打谷机好厉害呀!
哇!水稻上的稻谷都落下来了!
在打谷机的帮助下,水稻上的稻谷都被这个神奇的机器打下来啦!晒稻谷翻一翻,
推一推,
小家伙们有模有样的
我们一起来翻稻谷吧,看我们厉害吧!
02
稻谷如何变大米?
在老师带领下,我们观看了稻谷变大米的视频。
原来水稻经过烘干,去壳,就会变成一粒粒白白的大米,真是太神奇啦!
我给水稻“脱衣裳”
孩子们通过视频,看了机器将稻谷做成大米后,也想自己动手试一试呢!拿出我们捡的稻谷,开始行动啦!
看!我们干起活来多认真呀!
用牙齿也来试一试!
我用剪刀也来试试!
创意稻谷画
稻谷不仅可以成为食物,还可以用来拼成美丽的稻谷画哦!
活动后记:香喷喷的白米饭
大米是我们每天都吃的粮食,今天我们就用稻谷做成的大米来煮一煮香喷喷的白米饭吧!
1
先淘米
■■■■■■2
将淘好的米加入水
用手指量一量
煮饭的水没过一节手指就可以啦
■■■■■■3
擦干锅底
放进电饭煲开始煮饭啦
■■■■■■4
时间到!
香喷喷的白米饭出锅啦!
■■■■■■自己煮的米饭味道棒棒哒,
赶紧尝一尝吧!
大米除了可以煮白米饭,还可以做什么呢?
可以爆冬米可以打年糕吃可以做糯米糍粑可以做米糕,
可以做汤圆,
可以做米酒,
还可以……
一次秋收,一次释放,更是一次成长,孩子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割一割、尝一尝等一系列的活动,对稻谷有了更多的认识,但是对大自然的探究并没有结束。期待我们更多的探秘故事吧……原文链接:感农耕文化,探水稻之秘——西塘镇中心幼儿园水稻主题课程故事
博雅美育课程资源库
通过博雅化的知识解构和童趣化的演示讲解,实现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和科技馆进课堂,全景式的呈现了阅读、艺术、人文和科学内在的魅力。不仅可以提升老师的艺术人文和科学素养,作为第二课堂辅助第一课堂老师的备课和上课,还可以辅助实现博物课程、艺术鉴赏、steam教学、课外研学、高雅艺术进校园和传统文化进校园等。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