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移风易俗降份子钱、树文明新风减群众负担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对道路两旁的神庙神龛进行拆除。
年以来,汕尾市立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把移风易俗作为培育乡风文明的催化剂,规范婚丧嫁娶,降低“份子钱”,坚持狠刹铺张浪费、礼金攀比、高额彩礼、封建迷信等不良之风。
整治神庙神龛,远离封建迷信
在汕尾很多地方都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在XX村曾流行瘟疫,许多人因此丧生,直到佛爷公降临此地,才设法挽救了东洲百姓,人们便修建了许多的神庙神龛来祭拜这位神仙。各种大大小小的神庙神龛矗立在村落、街道两旁,有的还建在学校旁,不仅对城市容貌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旅游旺季、节假日车流量大时,还存在极大的交通隐患。
去年以来,汕尾市把移风易俗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内容,弘扬科学精神,积极引导人们相信科学,远离封建迷信。
其中,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开展神庙神龛整治活动,对全区范围的神庙、神龛、神柱、神牌、香炉等封建迷信设施开展调查摸底并登记造册。整治方案由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乡贤等召开会议并研究确定,充分尊重民风民俗,对各自然村中主次干道、屋前可视范围内的神庙神龛进行综合整治,提升市容市貌,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对于群众提出的祭祀问题,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将分散的神庙进行整合迁移,让各路“神仙”“集中办公”,方便信众拜祭。
截至目前,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共清理、整合大小神庙神龛处,清理整治周边面积平方米并及时复绿,移除座坟墓、个金斗。
难得的是,该区动员村“两委”干部、乡贤和村民小组成员,提前做足村民思想引导等工作,引导人民远离封建迷信、崇尚科学,整治期间实现零上访、零投诉、零强拆,群众纷纷为神庙神龛的专项整治活动点赞。同时,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大讲堂、各街道和村(社区)综合文化站为平台开展主题教育宣讲,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满足群众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汕尾“两委”干部进行神庙神龛摸底、登记工作“红事一杯茶白事一碗粥”
“一年要随多少份子钱?”
“一年的份子钱就得花掉一两万元。”一名*员在调研时曾统计了自己随的份子钱,他还统计了一位贫困户的份子钱,一年也达到了三千块。“重感情爱面子”在汕尾可谓是根深蒂固,份子钱成为压在百姓身上的承重负担。
汕尾市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推崇红白事一切从简,不铺张不浪费,把群众的人情负担减了下去,让社会的风尚文明树起来。
走访汕尾部分乡镇、村(社区)了解到,以前村民娶媳妇需要摆30桌流水席,每桌上千元;老人过世,不但要摆流水席,还得请乐队打锣鼓吹唢呐、做法事、放鞭炮。尽管人们意识到大操大办过于浪费,存在好攀比、讲排场的现象,但他们还是遵循当地风俗砸钱大办红白事,也让攀比风气越来越严重。
年,汕尾市委市*府根据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提出了办席不铺张、礼金不攀比、彩礼不收受、宴请不跟风、丧葬不迷信、爆竹不燃放、低俗不参与、费用不强摊等移风易俗8项重点工作。
但不良风气已积重难返,汕尾如何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汕尾分三步走: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同时不仅要“禁”“控”,还要“疏”“导”,从全流程各环节着眼,把移风易俗的“大道理”落到“小利益”。
由*员干部、公职人员、“两代表一委员”带头,以*风*风引领农村新风。如今*员干部操办婚丧事宜需要报备,违反规定的*员干部会被当地媒体曝光并严肃追究责任。
市县两级*府制定出台相关指引和文件,提出婚丧喜事限额倡导标准,各试点村(社区)结合实际,充分考虑群众接受程度,对婚丧喜庆事宜的操办规模提出明确的细化量化标准。
其中,婚嫁只办一次正餐,办酒桌数、菜品档次、烟酒价格、每桌费用以及迎亲规模都有相关倡导标准;丧事提倡厚养薄葬、文明节俭,革除丧葬陋习,服从殡葬管理。通过“规矩自己定、事情自己办、监督自己管”,让节俭成为村民自觉自愿的行为。试点村(社区)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禁*会、红白理事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通过制度化形式养成村民良好习惯。
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百姓的传统观念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改变,全市各地讲排场、比阔气的现象少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新风尚逐步形成。市城区捷胜镇“份子钱”由原来的元以上降为不超过元。庙会、宗祠活动摊派丁口钱由原来的几十、几百上千不等已被禁止。陆丰市博美镇大力倡导“红事一杯茶、白事一碗粥”,各项陈规陋习日渐破除。华侨管理区推行遗体火化*策,全区遗体火化率达到%。
汕尾成功刹住了铺张浪费、礼金攀比、高额彩礼、封建迷信等不良之风,移风易俗这项使“民心工程”也将持续向纵深推进。
汕尾将移风易俗作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切入点,摒弃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为群众节省开支、减轻了经济负担,实现惠民减负。文明新风也唤醒了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激发人们源自内心深处向上向善的驱动力,村风民情得以改善,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为把“善美之城”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提供了精神动力。
采写:南都记者唐建丰
通讯员:汕宣
来源:南方都市报
2
想在汕尾创业的看过来,这些福利与你息息相关!记者从汕尾市人民*府新闻办公室、汕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年12月29日,汕尾市*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汕尾市商事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规定的通知》《关于落实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印章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三个文件。这三个文件的印发施行,意味着汕尾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企业开办便利化提升再创新高度。
推行申报承诺制,住所登记“零门槛”
去年12月29日,《汕尾市商事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规定》(简称《规定》)出炉,正式推行商事主体住所自主申报承诺制,即商事主体只需要填写自主承诺申报表和承诺书,在网上或*务窗口进行企业开办流程,无需提交经营场地的不动产登记证、租赁协议、居委会证明等文件,实现商事主体住所登记“零门槛”。
“这样既方便了商事主体办理登记,又减少了居委会的工作量,提高了企业群众办事效率,减少了跑动次数,真正实现‘零跑动、零费用、指尖办’。”汕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李剑锋说。
此外,《规定》还实行“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各地可将其管理的创业园、产业园、创业空间、孵化器的全部或部分地址以“一址多照”形式用于入驻企业的集群登记,方便各类企业入驻。商事主体可以在其住所以外增设不需要前置许可的经营场所,同一登记机关管辖范围内可以不需另行登记。
值得一提的是,《规定》还允许从事电子商务的个体工商户以网址登记为经营场所。比如某个体户在淘宝平台注册了店铺,那么其登记的经营场所就可以是其淘宝店铺的网址。
推进“照后减证”,审批不再难
众所周知,“证”和“照”是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两把钥匙。营业执照是登记主管部门依法颁发给市场主体的主体资格证明。许可证是审批主管部门依法颁发给特定市场主体的凭证。对于需要许可的特殊经营活动,光拿到“照”还不够,要取得行业部门的许可证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证照分离”就是针对与企业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许可事项,采用适当管理方式将许可类的“证”与营业执照分离开来,尽可能减少审批发证,简化依然繁琐的行*审批手续,大力推进“照后减证”,把更多精力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