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途旅行
看着今天没下雨,感觉兴奋,对拍摄更加期待,至少不会因为下雨,村里的民俗活动有被取消的可能。
第一站是未计划的高田村,高田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游行。不足十人的队伍,居然有模有样地在各个祠堂和庙宇祭祀,多种民间信仰同时存在,互不侵犯,甚至还和谐相处,举着达摩祖师的神位牌去拜访土地公、三山国王,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相冲。
在去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石寨的路上,看到一群村民在热闹围观,我们也上前凑个热闹。原来是陆丰港洋金狮队的原班人马来到这朱厝村表演,事后了解到这是不请自来的表演,有些惊讶。民间艺术外在的质朴表露无疑,不禁心生敬意。他们没有什么隆重的行头,每个人表演起来却都很投入,这才是真正为艺术献身的精神。
原本计划今天晚上到南溪村看“滚地金龙”的,所以先去南溪村了解情况。根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由广东省汕尾市南溪村老人*天枢藏书中的记载和部分知情者的叙述,“滚地金龙”始创于南宋,明嘉靖年间,*氏光昭公一支从福建漳州移居广东陆丰南溪村,带来《滚地金龙演史传》的传本。
*氏南溪“滚地金龙”繁衍了十七代。后来由该村的金龙艺师、传统武术师传到陆丰潭西镇深沟村,大安镇的安博、下安联、顶潭、安塘村,西南镇的两*、下村,陆丰城东镇的上神山村等地。
南溪村“滚地金龙”表演时,由二人钻入“龙身被套”,一人舞龙头,一人舞龙尾。表演中模仿的龙旋舞飞腾、戏水嬉耍、沉思奋醒、柔静盘曲、勇猛奋进等动作。伴奏用威武雄壮、嘹亮开阔的海陆丰正字戏的“牌子大锣鼓”,大唢呐按不同的表演情节吹奏不同的曲调。表情丰富、套路众多、舞段精彩、技艺兼善是这个舞蹈的基本特点。年,南溪村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我们得知的信息是村里已经没有这个节目了,如果有人出钱请他们表演,倒是可以商量。对于发源地都不能再看到滚地金龙时,我深深地怀疑*府所谓的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只能盼望在其他衍生地还有这项文化遗产的身影。我们遗憾地离开了南溪村,去旁边另一个比较出名的村落——石城。
找石城,废了一些周折。当我们从远处看到石城时,顿时觉得震撼。这座城依山而建,周围大部分是平地,层层叠叠地耸立在你眼前,你不得不为之赞叹其气势。到城门下,我们不得不仰视它。进入城内,左右有两条逐级而上的环山道路,拾级而上,你可以在时空中错乱。
一向对方向感较强的我,竟然有一段是走回了来时路。里面的建筑并不是有序,而略显凌乱。许多失修的房子任风吹雨打,半山道路中间的磐石也食人间烟火,它的缝隙处插上了香烛。它用黑色的躯体一表其与古村永远一起的坚贞。爬上最高人家的房子,并不能看多远,这说明了村落所在的山势的坡度极大,如果是平缓的坡度,那将看到逐级而下的特别景观。
走在石城,就是走在围城。沿着围城环绕行走,可以看到许多大树。在围城的底层,往往每家住户都要拾级而上,在视觉上别致而高大。在一位老太太家,我被吸引着,大胆地闯入。听不懂老太太的话,估计老太太也听不明白我说什么。老太太的可掬笑容,让我频频举起相机。
出了城门,我想上厕所,急忙走向旁边的小卖部,问阿姨有无纸巾卖。回答说没有纸巾卖时,我厚着脸皮说,我想上厕所。阿姨把她家里用的纸巾给我,我很尴尬,又很感激。广东流传有句话: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在我所接触的陆丰百姓来看,这里的民风其实是蛮好的。
不能不一提的是石城人们的环保意识很好。有一条小溪穿过田野,在冬天,演变成了断断续续的湿地。田野四周,停留了好多白鹭。在车上看到一个场景:看牛的人与牛在一起,牛旁边居然还有一只白鹭!当白鹭不怕人时,这说明了当地人并不会去伤害这些可爱的鸟。珠三角有个白鹭村,在大肆猎捕的情况下,不用多久就见不到白鹭了。这里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石城是最早的*姓始祖居住地,随着人口的增多,原有的地方已经满足不了人口的增长,于是*家祖先又在附近建了一座城池,叫新寨。当我们走到新寨时,又一次被震住。我先从外围走了半圈,有五个碉楼。石城的特点建在山上,高耸,新寨的特点是建在平地,但防备功能极强。我个人很喜欢新寨,一是在南方鲜有完好的城池;二是内部的古建筑精美;三是新寨很卫生。在正门顶部,供奉着上十个“老爷”,除了土地神、文昌帝,还有金甲、银甲、财神、龙神等等。众神和平共处,这不能不让人觉得神仙的脾气好过于人间的百姓。
正门前正在搭建戏台,今晚开始,连续三个晚上要上演的是港阳群英剧团的白字戏。白字戏是潮汕地区的一种传统戏种,以福佬方言(属闽南语系)演唱,唱腔结构为曲牌连缀体,常常运用滚唱、滚白。
曲牌名称大多失传,知名者只有[四朝元]、[下山虎]、[驻云飞]、[锁南枝]、[红纳袄]等。唱腔中也有一些民歌小调,但其主体是正字戏大板曲的“易语而歌”。它行腔高亢,具有一唱众和的特点。拉腔唱“啊咿嗳”。《高文举》中王金真的“历路曲”,拉腔特别长,有“十八嗳”之说。间奏采用民间音乐的“弦诗”;武打戏的伴奏还采用正字戏的昆牌子。乐器分文畔、武畔。文畔用响弦、椰胡、大吹、三吹;武畔用鼓锣钹。
据剧团的人介绍,他们从年初二开始,要一直演到正月二十左右。能在乡土存活的戏剧,那是真正有生命的戏剧。戏剧不是在科教频道和戏剧书籍中被典藏和讲演,它要以活着的形态出现在最普通的百姓面前,这才是戏剧长久发展的根基。
天色已晚,我们赶到环林村,这里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陆丰皮影戏的发源地,目前陆丰皮影戏的传承人是蔡锦镇,师承陆丰皮影著名艺人卓幼儿的父亲。今天的陆丰却已寻不到唱演俱佳的皮影艺人,除了蔡家,陆丰皮影制皮工匠也仅存彭忠一户。
年过八旬的彭忠,曾用十几年时间研制出比北方皮影更厚、更大的陆丰影人,堪称一绝。而我们到访的卓氏后人卓木宇和卓木标兄弟俩介绍,陆丰皮影的另一个表演家*老爷子已经走不动了,而他们近来也很少去表演了。过去他父亲一年要表演十一个月,现在他一年也可能没有一次的表演。这个与其家族紧紧相连的皮影历史,也将被现代娱乐所替代。
我再次被刺激,中国文化保护的力量是多么渺小,中国总是标榜自己是文明古国,再过几百年,有多少老祖宗的东西能得以传承呢?
陆丰皮影戏与上午所看到的武术表演和今晚在新寨上演三夜的白字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历史的发展总会遗失一些珍贵的东西,当遗失后,又有学者挖地三尺考究历史上是怎么回事。
今天所说的,就是我今天与未来的历史对话。
知途旅行创始人
刘铭初
-2-16(正月十四)
如何
内容可以是新鲜事、有趣事,或者是一个新闻现场。我们会为您提供一个曝光的平台,一旦选用,还等什么,赶快来参与吧!
稿供:
亲,如果你有关于博美人文、历史、习俗、教育、发展的文章,不妨发来分享喔。
报料供稿途径:
1、直接发送
2、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