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之后有一段时间,可以说博美的发展历史就是一段:逃、走、偷的历史,逃荒、逃港;走私锡沙(矿沙)、硝盐(化肥),走揣鸟(担鱼过岭)、走私手表、走私录音机、走私旧西装、走私旧电器、走私摩托车、走私香烟……偷宰生猪、偷换粮票布证等等。而最让人潸然泪下,不堪回首的是“逃港”。
逃港,指新中国成立后,大陆与香港由于制度不同,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到八十年代基本结束的大陆居民非法越境进入香港的行为,起初逃港是*zhi原因,后来主要是经济原因,自年,年,-年经历了四次逃港大潮。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并非那么一路顺畅,曾走过一条曲折的弯路,公社化模式下一切归公,如个人财物方面,全部金银首饰都要报告*府,存入银行,在当时,极大的伤害了民众的积极性。在那个时代,民众的生活过得十分艰难困苦,许多走投无路的民众开始不安分,怀着不解不甘的心情,开始孤注一掷逃亡香港,广东沿线最为疯狂,地处周边地区的博美镇民众也参了这一波逃港风潮。
当时在广东偷渡,按方式可分走路、泅渡、坐船3种,按路线则有东线、中线、西线之别。泅渡通常是首先,其方式可谓五花八门。偷渡者往往会选择西线、即从蛇口、红树林一带出发,游过深圳湾,到达香港新界西北部元朗,而博美偷渡者不惜倾家荡产凑钱交给“蛇头”租船从碣石湾坐船,历经千难万险,风浪颠簸从水路进入香港水域,其间左规右避躲过海上边防摩托巡逻艇的追堵,也曾发生过翻船溺水,整船人葬身海底的惨剧,让人唏嘘。
还有一些逃港者选择从陆路逃港,他们准备好干粮和水,昼伏夜出,逃避沿途搜查,长途跋涉抵达宝安(现在的深圳)梧桐山,沙头角五指山,伺机翻越几米高的铁丝网,他们藏在山洞草丛中忍饥挨饿等待边防*交换班时刻,快速翻越过去,多数选择深夜或凌晨时分,此间还会遇到探照灯照射,警犬和边防*的搜索,可谓“险象丛生”!我曾亲耳听一个被押送回来的逃巷者口述九死一生的逃港经历,边防*经常对着杂草丛生的易于藏身的地方吼叫:“快出来……”,一些胆小没经验的经此一吼,胆颤心惊的举手走出来,事实边防*并没发现逃港者。一些刚好爬上铁丝网就被发现,警告不听,就会受皮肉之苦;有些逃港者慌不择路,滚落山下,暴尸山野,据说梧桐山五指山峰就是尸横遍野著名地。
此外,还有一些蹈海求生的泅水逃港者,他们准备各种漂浮物,车轮胎,救生圈之类,身上绑着干粮,全身抹上“火司令”(一种能防鲨鱼撕咬的油)喝上一口酒御寒,趁着退潮回收的浪头奋不顾身的游过海对面,只要能躲过巡逻船,冲过海中间分界线就已成功一半,当然也要躲过当时港英*府的海上巡逻的堵截,但相比大陆这边松懈一些,也是千难万险,水性不好沉入海底的也数不胜数。
在当年物质匮乏,集体生产劳动的年代,粮食除了交公余粮赚点劳动工分外,不允许民生经商,衣食住用由于没有收入,极其困难,生活窘迫,有些人依靠那些逃港成功的香港亲属寄钱接济,会红火一些。常有一些港客回乡探亲,男的衣冠楚楚,西装革履;女的艳装浓抹,花枝招展,礼物衣服食品大包小包,出手阔绰,所谓香港客无一千有八百羡煞旁人。潜移默化更令大家都铁了心认定逃港才有出路,并且当年经常传“英皇诞辰大赦”发放给逃港者身份证之类的谣言,更激起无数人义无所顾的去逃港。事实是那时恰逢香港经济腾飞,严重缺乏劳动力,英国统治下的港英*府为具备劳动力的偷渡者发放住港身份证。博美也曾有人不止一次的偷渡失败,却又“不到*河心不死”总结经验重头再来,一心奔赴梦想的“天堂”,但现实与理想总是让人心碎,逃港者除了投亲靠友,绝大多数人无奈的选择低贱的工地和苦力活,有些女的沦落烟花柳巷,有的成黑社会参与打打杀杀,有的依靠真本领闯出一番天地,形形色色,各自演绎着不同而悲壮的人生剧本。
山水相连的海岸线上,历史的弯路,以致我们数万人铤而走险,蹈海水生,逃亡香港。这段此起彼伏规模宏大的逃港风潮,为中国改革开放最为重要的决策之一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做了一个深刻而令人心酸的铺垫,也是博美那些上了年纪的人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抓住了发展机遇,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比香港差。然而两百公里外的陆丰地区的人们却还在疯狂的走私,错过改革带来的机遇,没有发展引资办厂,改善民生,城市规划,甚至漠视教育,错失了大好机会,使现在的陆丰地区远远落后于全国好多地方,往事已矣,来者可追。痛定思痛,让我们珍惜眼前的生活,坚定信念,去追寻美好的未来,做一个高素质,有境界,有远见,有追求的大博美人吧!
▼
信息时代,人人都是记者。博美新闻随时发生,等您去捕捉!只要您有料,喜欢新闻,或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拿起手机或者相机把您看到的拍成视频吧。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