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月14日情人节,很多帅哥在绞尽脑汁博美人一笑倾城。在商周两朝,若也有情人节,送佳人一串彩贝可能就是最好的礼物,那个年代的彩贝既是上乘的饰品,还是天然的货币。那时送佳人彩贝壳,大概就像今天送印度和伊朗美女*金一个功效吧。本文将分享古代贝壳的价值。
释义
paraphrase
引据
一、释义引据。本文仅列几种较为常见释义:
“贝”字通常只有名词一种用法
1、贝壳类动物本身(有石灰质硬壳的水生软体动物),也泛指牡蛎、蛤或其它软体动物中腹足类和瓣鳃类动物。
·采贝养贝
2、贝壳类动物的硬壳,如:贝雕宝贝
·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而行钱——《说文解字》
3、偏旁部首“贝”,组成与钱财有关的字
·财货购贷
4、货币
·大贝四寸八分以上——《汉书·食货志》
5、贝尔的简称
6、用作姓氏
字形
transmutation
流变
二、字形流变
“贝”字和上期讨论的“门”字较为相似,形状都可分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为什么“贝”在夏商周时代那么吃香,送佳人能起堪比送*金的功效呢?这需要先了解下中国的货币演化历史。
(一)货币演化简史
1、以物易物。货币出现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人类从树上爬下后,直立的行走让双手得以解放,从而获得了更多使用工具的可能性,于是脑容量也不断增加,改造自然的能力也越来越强,生产力随之提高。比如,人类的生产工具越来越先进,生产出了除满足自我生存外的更多产品,这就为交换创造了先决条件。交易就需要有个场所,这就有了“市”,如《易经系辞》曰: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农氏的时代“日中为市”,那时交换的品种应该不多,采取的形式是最传统的“以物易物”,如下图:
以物易物经常因无锚定标准而陷入困顿,所以需要有个公认锚定中介——一般等价物,用来交易尽可能多的物品种类,要有以下几种特质:方便分割,利于计量,便于携带,长时间保存和更广泛的通用性。在那个年代,最早的一般等价物,可以是实用的农具、必须的粮食和布匹,或者是兽皮、牲畜等,但它们均有一定的缺陷,所以只能停留在以物易物的阶段。
2、以贝为币。史学界大多公认贝币是中国最原始的货币形式,贝币早于金属货币形式,是当之无愧为“货币之祖”。但贝壳在那个年代有稀缺性吗?它使用广泛吗?其虽便于携带和长时间保存,但却不便于分割。“以贝为币”看似并不可靠。
首先,为何是贝壳?很多人一直强调贝类在夏商周时期的稀缺性导致了其作为货币的可能性,就像金银的稀缺性一样。但这大概率不成立,因为贝类因其易生长性,在历史上从来不曾稀缺,宁波余姚三七市镇井头山遗址发现的贝冢证明古时贝类不算稀缺品种且当时已被大量食用。如下图:
有学者认为井头山遗址在宁波,距离海洋较近,而中原文明是内陆文明,贝壳或许稀少呢?但大家在内陆任一江河湖泊的石头边,最容易发现的可能就是贝壳,这事实胜于雄辩,贝壳稀缺性恐较难成立(除非当做贝币的是稀缺贝壳品种,比如规定仅选取宝螺科贝壳制作货币)。在商周墓葬遗址中常发现少则数枚,多则上千枚的货贝,这些墓葬遍布河南、山东、陕西、山西、河北、宁夏、甘肃等各省,也表明贝壳在商周使用范围之广。有学者认为贝类形状像女性生殖器,是对母性图腾的崇拜,不能说完全不成立,但颇有牵强;有学者认为是贝壳美丽,经打磨和穿孔后佩戴有装饰价值,但同时代已有各种玉石,贝壳有何特殊魅力吗?很多“以贝为币”的理由虽有道理,但并非充要条件。找到“以贝为币”的答案,需另一种思考方式。
联系当时的实践水平,在青铜器大量使用前,贝币主要在骨器时代流通。考古发现的贝币均经打磨和穿孔技术处理,在此生产力水平下,对贝壳的打磨和穿孔可能比寻找贝壳本身更难,这是否类似于今天人民币和纸张的关系呢?人民币虽然是纸做的,但普通纸的价值却比人民币低许多;那个年代贝壳可能不稀缺,但是能把贝壳穿孔打磨就相当于给纸张做了防伪处理印刷成了人民币,从而让纸张升华为了人民币。毕竟贝壳有易长时间保存、携带方便、利于计量等优势,这和纸张比较类似,加之王朝或者部落扩张,通用性也不断被扩大,可能就让贝壳走上了货币之祖的舞台,这是否是“以贝为币”的真实原因呢?
3、金银铜币。春秋战国左右,随着冶金水平的不断提高,贝币已退出历史舞台,铸币大肆流行,金银铜币是霸占货币历史时间最长的品种。春秋战国时的铸币形式已多种多样,有刀币,布币,蚁鼻钱和环钱等。如下图:
后来秦灭六国而大一统,于是秦国的“环钱”成为了整个秦朝域内的法定货币,天圆地方的铜钱一直延续到民国,可见其稳定性之高。当然,“货币天然是金银”,*金一直在货币史上扮演重要角色,战国时期楚国已大量使用*金类的——郢爰。如下图:
汉武帝时,汉朝废除了半两钱,改成了大小轻重更加合适,而且制作更精良的五铢钱。五铢钱是由汉武帝确定的国家统一铸造的货币,其一直沿用到唐代,寿命长达年,是中国史上使用最久的货币。五铢钱开始,钱币印制权都由国家直接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如下图:
唐高祖废除五铢钱,改制为通宝钱。从此,中国货币进入了年号钱阶段。唐币的这次改革是我国货币史的重大标志性事件,从此以后,我国的铜钱都不再标记重量,而是以年号为区分。如下图:
4、纸币诞生。宋朝时,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造纸业、印刷业发达,于是纸币应运而生,“交子”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交子产生意义重大,实现了金属货币向纸币的大跨越,以后细述;银锭也是直到北宋时才开始成为合法通货,正式作为货币流通的,所以宋朝一个常被人低估的朝代。如下图:
(二)“贝”字的字形演变
上述林林总总皆为引出今天的主角——“贝”字,其衍变如下:
1、甲骨文形态
“贝”字甲骨文写法形如水生甲壳软体动物的外形,左右两瓣对称,中间咬合部有一条或两条齿状横纹。虽有诸多写法,但万变不离其宗,明显具有两瓣对称结构,如下图:
2、金文形态
金文沿袭了甲骨文字形。但因手抄难以标准化导致有的金文突出了甲壳软体动物的对称性,有的则突出了贝壳的横纹(横纹变为三条),有的将开口的贝壳写成封闭状贝壳……慢慢有的金文将“贝”字上部衍为“目”形,象形特征大大弱化。如下图:
3、篆文形态
篆文则沿袭了西周晚期金文的号,和甲骨文时期的“贝”字原型差别较大,但也逐渐衍化为现代所用之形态。如下图:
4、隶书及其后
隶书开始,“贝”字下半部分简化为“八”,后简体写法取法于草书写法,逐渐成为今天的“贝”字,再难看出“貝壳”之原型。如下图:
总之,如果你穿越回商周时代,还是多带点贝币吧,这会让你更容易邂逅一场美丽爱情,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